
扒一扒,这些神秘的自画像
自画像和自拍存在很多区别。自画像的创作者通常会运用抽象或充满符号意义的视觉语言来审视自我; 而自拍更注重画面信息的对外传达。
菲律宾摄影师瓦维·纳瓦罗扎 (Wawi Navarroza) 在 2019 年的个展《自画像与热带式哥特风格》(Self-Portraits & The Tropical Gothic ) 中展出了一系列以摄影及相关技术为媒介的自画像作品。

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数码拼贴,她大胆地尝试构造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经验。
关于自画像 (self-portraiture) 和自拍 (selfies) 的区别,纳瓦罗扎在艺术家自述中做出了说明:“自画像是对内的。与自拍时的对外表达相反。”
她认为自我探索是一种建构。古希腊神话中的纳喀索斯,因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变得对外界漠不关心。但这并不总是一个负面的意象,凝视倒影,也可以是对自我的塑造和对记忆的追问,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纳瓦罗扎在《自画像与热带式哥特风格》中以强烈而丰富的色彩剖析自己的内心,当内部的东西被诚实地呈现出来,必将面临未知的解读。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自画像的创作是纳瓦罗扎 “重审生活的方式”。纳瓦罗扎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她的祖父是当地一位广受人尊敬的肖像摄影师。
这似乎为纳瓦罗扎带来了对肖像摄影天生的敏感基因,但她在艺术媒介方面的探索要广泛得多。

18 岁时,纳瓦罗扎入读德拉萨大学 (De La Salle University) 传播艺术系。在最初的艺术实践中,她进行了很多自画像的创作。
谈到那时候的自己,她说:“我一直在质疑生命的意义以及所有其他有关存在的问题。我也对世界感兴趣,也想讲一个故事。但我想讲的故事总是个人化的,因为那是我最擅长的事,所以我用相机将我的故事藏在那些布置出来的场景中。”
她不以线性叙述的方式讲故事,而是使用符号。

随后,纳瓦罗扎在亚洲文化理事会 (Fellowship Grant by the Asian Cultural Council) 研究基金的资助下前往纽约,在国际摄影中心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继续接受教育。
从那时起,她开始停止自画像的创作。回到马尼拉后,她搬进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那段时间,她一边在工作室进行个人作品创作,一边将工作室当做当代摄影交流的平台,并在那里定期为当地摄影节举办幻灯片放映活动。
她的作品曾在菲律宾本土及海外多个美术馆展出,并获得广泛的关注,其本人也往来于东方与西方之间——既是地域上的,也是文化上的。

但纳瓦罗扎的创作并不一帆风顺。谈到最初的那个工作室,她说:“在那里发生了很多事。我很高兴在那里待了八年。但有一天台风来了,工作室的墙塌了,我的所有照片泡在水里,到处都是书本和碎片。那个工作室基本全被毁了。第二天,我决定离开,扔掉了所有东西。我不知道该去哪里,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工作室被毁这个事实。我当时抓到的第一个东西是我的硬盘。”
但硬盘最终没有被保留下来。台风过后,纳瓦罗扎很快在奖学金的支持下前往马德里完成她的硕士学位。
整个学习过程结束时,她带着硬盘去与一位马德里的策展人会面,中途却遭遇了抢劫。马德里两年时间的所有作品,以及在此之前 10 年间的作品,都存在这个硬盘之中。

如果说工作室的事故是一场惊吓,那么硬盘的遗失更像一次致命打击。纳瓦罗扎在一瞬间失去了自己的作品和心血,也失去了工作的理由和长远的目标。
几年之后,在一次艺术家驻地创作期间,她感染了登革热 (一种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并在同年因为一场大火再次失去自己的工作室。
这些经历都通过《自画像与热带式哥特风格》被展现出来,纳瓦罗扎说:“这些照片记录了一种永不放弃的生活。有一个火花拒绝消逝,它想要生存。这里的大多数自画像都是为了包裹这种经历,总结一下我戏剧性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台风,在西班牙失去一切,登革热,失去工作室,永远在搬家,等等。”
讲述这一切的时候,她显得轻松而坚韧。如果你听过她在菲律宾后朋克乐队 The Late Isabel 中的演唱,也能从歌声中辨出这种坚韧。

火花没有消逝。从马德里回到马尼拉之后,纳瓦罗扎回到了自己十年前遗弃的创作方式——自画像。
她停止了此前所专注的景观摄影,重新思考自己所居住的地方——马尼拉。地景变成一种抽象的存在,她对自己身份归属的探讨也不再仅限于地域层面,而是从内部发问:“怎样认识土地?”“怎样认识一个人的来处?”
因为多舛的命运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这些印记也如同我们的出生地一样,定义着我们是谁。
“热带式哥特风格” 这一词组来自尼克·华金 (Nick Joaquin,20 世纪著名的菲律宾作家) 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形容,这个短语也可以用来描述混合了多个元素的作品形式。
“热带” 意味着繁茂和事物不断生长之处,纳瓦罗扎眼中的菲律宾便是这样,一切都在生长。“热带” 是她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观照,“哥特” 则指一些 “黑暗和神秘的事物、无法理解或几乎荒唐的事物”。

纳瓦罗扎重新定义了 “热带式哥特风格”,即完全不同的东西的混合——混合了东方和西方、异教徒和天主教、亚洲和拉丁、菲律宾人的神秘主义根源和天主教国家后殖民时代影响,等等。
这种混合,也是菲律宾当代艺术家在现代环境中的存在状态。纳瓦罗扎不愿将自己的创作拘泥于 “摄影” 这个概念框架,《自画像与热带式哥特风格》系列混合不同元素的方式来自一种幽默的态度。
她在照片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每个角色又带着她自己的影子。大部分照片中,她穿着艳丽服饰,在过于繁杂拥挤的几何形状和物品中或坐或立,斑斓的布景使画面变得妙趣横生。
这些照片在后期工作中被纳瓦罗扎刻意抹掉了通常照片所应具备的透视感,看上去就像剪贴画。

某种程度上说,向内探索是纳瓦罗扎创作的永恒主题。
2017 年,她曾因《美杜莎 (岛屿和热带大理石)》系列获得国际大奖。当她的导师看见这一系列关于火山和大理石的景观作品时,指出 “这些都是自画像,只不过你没有出现在其中”。
她认为导师所看到的是更本质的东西。“我同意这一点,实际上,就像《德勒兹和瓜塔尔读本》所言:“一个景观不过是一张挚爱的脸。‘热带式哥特’ 的展览会有完整圆圈的元素,因为那就像是回到我来时的地方,那就是以自画像为中心的展览。” 纳瓦罗扎说。

《自画像与热带式哥特风格》的创作,是一次自画像创作的回归,但也是新的开始。
纳瓦罗扎不打算将自己限制在某种固定的表达方式中,但她可以肯定的是,“‘热带式哥特风格’ 已经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我想,这才刚刚开始。”
(图:瓦维·纳瓦罗扎 (Wawi Navarroza) ;文:格布)
(本文原载于《摄影世界》2020 年 3 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