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汽集团公布 2019 年业绩:经营稳健,全年派息 20 亿元
2020 年 3 月 31 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 简称 “广汽”)发布 2019 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广汽连同合营、联营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约 3550.90 亿元,同比减少约 2.36%,合并营业总收入约 597.04 亿元,同比减少约 17.5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66.18 亿元,同比减少约 39.30%,实现每股收益约 0.65 元。综合考虑公司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派发每 10 股 1.5 元(含税)的末期股息,加上中期已派发的每 10 股 0.5 元(含税)的股息,全年累计向全体股东派发股息总额约 20.48 亿元,上市以来已累计派发现金股利超 168 亿元,年度派息率均超过 30%。
受宏观经济下行、贸易局势震荡、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 年汽车行业整体表现低迷。在国内汽车行业持续下行、销量同比下降 8.23% 的严峻形势下,广汽集团全年汽车销量为 206.22 万辆,同比下降 3.99%,优于行业水平约 4.24 个百分点,汽车销量位列全国前五,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约 0.35 个百分点,业绩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优于行业平均值,顶住了市场下行的压力。
2019 年是汽车行业异常艰难的一年,也是广汽集团苦练内功、继往开来的一年,完成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来提升周期抵御能力,包括:2019 年是广汽集团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健全,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实施了新一轮组织机构改革,新设整车事业本部等五大本部, 强化自主品牌研产销一体化经营和沟通协调效率,加强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金融板块的资源和战略协同,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业务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实施一系列创新变革,广汽研究院模拟法人运作设立董事会,埃安系列两大自主新能源车型投产即热销,发布 “e-TIME 行动” 计划支撑新型顾客体验;广汽菲克调整运营机制,实现广汽菲克和广汽菲克销售公司一体化运营等。
行业专家预测,尽管疫情影响了一季度的销量,但是在政策预期强化、潜在需求释放,尤其是 2019 年积聚的巨大动能下,2020 年,广汽集团大概率会在深蹲后迎来巨大的起跳弹性。广汽集团表示,将保持战略定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加紧推进各项生产挽回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实现汽车产销同比增长约 3%。
新能源发展强劲,自主品牌升级
作为广汽的战略事业,广汽自主新能源汽车从去年以来一路看涨,足见广汽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2019 年,广汽新能源销量 42003 辆台,同比增长 110%。其中,自去年 4 月上市以来,Aion S 以长续航、大空间、高智能、高颜值、深度定制等优势亮点,铸就” 七连涨” 强劲势头,12 月销量更达到 8406 台。继 2020 年 1 月成为新能源汽车上险榜单中仅有的两个能实现月销破 2000 辆的车型之一后,Aion S 在 2 月再次入围新能源汽车热销榜的前两名。而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 2 月车市,广汽新能源销量也达到 1619 辆,同比增长 100%。据悉,广汽新能源今年还将推出两款全新纯电车型,乘胜追击,巩固优势。
此外,2019 年,广汽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完成了系列升级,包括降库存、主力产品升级、营销体系升级等,改善效果明显。
2019 年 11 月 15 日,战略车型第二代传祺 GS4 正式上市,由里到外迭代升级。这款车是基于全新的广汽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 GPMA 打造的首款 SUV,集全球化、年轻化、舒适性、低油耗、混动化、智联化、安全可靠等特点于一身,并首次搭载车载微信功能,智能化优势突出。产品力大幅跃升,且拥有第一代 GS4 的百万用户基础,第二代传祺 GS4 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上市后首月销量突破 1.28 万辆,并一举揽获众多媒体奖项。
此外,2019 年,广汽传祺还对 GA6、GM6 等系列产品进行全新升级,将智能化、网联化的成果充分应用到更多的车型。至 2019 年,广汽传祺已连续七年荣膺 J.D.Power 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第一。
广汽传祺还将于 2020 年推出多款自主品牌新车型,如 GS4 PHEV(插电式混动)和 Coupe 版、GA8 中改款等。
此外,可以预见,2020 年将是广汽自主品牌火力全开的一年,这将为提振广汽 2020 年销售业绩提供有力支撑。
日系强周期延续,产能扩张在即
据统计,2018-2019 年中国乘用车整体销量同比分别下滑约 4% 和 9.6%,然而日系品牌却逆势保持稳定增长,2018-2019 年在华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16% 和 13%,跑赢整体乘用车市场。2019 年,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增长分别达到 3.98% 和 17.59%。
质量可靠、保值率高、低售后成本、低油耗等是日系车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受益于油价波动上行导致、的汽车消费情绪转变,未来节油经济、低售后成本等偏好有望进一步提升,叠加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日系车将更受欢迎。
2019 年 11 月 30 日,广汽本田的全新车型皓影上市,获评 “最美本田车”,上市单月订单突破 2 万辆,并且销量持续爬坡。今年 2 月,广汽丰田旗下全新的紧凑型 SUV 车型威兰达正式发布,威兰达基于 TNGA-K 平台打造,与凯美瑞和雷克萨斯 ES 同平台,销量可期。皓影和威兰达的前后上市,将助力广汽两大日系合资品牌销量进一步增长。
除皓影和威兰达外,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在 2020 年还有其他多款新车计划,如全新一代飞度、冠道中改款、广本凌派将推出 HEV 版本,C-HR 将推出 EV 版等。
此前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产能利用率均保持较高的水平,分别达到约 120% 和 140%,部分车型由于产能紧张从而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此,“两田” 都在进行产能扩张,为后续新车型的导入打下基础。
2019 年年末,广汽丰田广州(南沙)基地第三生产线(二期)能扩完成,新增了 12 万辆/年的产能。此外,广汽本田增城工厂产能扩大建设项目二期于 2020 年 2 月投产,增加了 12 万辆/年的产能,并于 2020 年 3 月 29 日发布将于 4 月 1 日完成对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产能可增加 5 万辆,由此广汽本田在 2020 年可形成 77 万辆的年总产能。同时,广汽丰田新能源车一期、二期扩建项目也已启动,预计 2022 年投产,这为广汽后续销量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新车型上市叠加新建产能释放,广汽集团日系 “两田” 同时迎来产品和产能的双重周期,销量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加强自主研发,积蓄发展动能
技术研发是所有车企的第一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前景。研发能力一直是广汽的 “护城河” 之一。
一直以来,广汽集团以广汽研究院为主体推进自主研发。该研究院具备商品企划、造型、设计、整车试做、实车测试和零部件开发等整车开发能力,构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闭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019 年评价结果中,广汽集团以 96.4 分的成绩,名列全国第六、汽车行业第一。
报告期内,广汽全力推进 53 个整车项目,完成 14 款车型开发上市,完成首款自研米勒循环 1.5TM 发动机、自研 7WDCT 自动变速箱的开发,新增专利申请 1455 件,累计专利申请 6079 件,新增专利授权数 799 件(其中发明专利 166 件),累计专利授权数 3723 件(其中发明专利 575 件),此外,传祺 GE3 车型首次荣获国家级外观设计专利金奖。2019 年 11 月 3 日,广汽集团 “GAC 小排量汽油机平台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项目荣获中国内燃机学会颁发的最高荣誉 “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目前,广汽已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大量世界领先的成果,尤其是三合一电驱系统技术,做到重量轻、扭矩大、能耗低。此外,新能源汽车已掌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产品开发技术,累计有 5 款新能源产品上市,如插电混动车型 GS4 PHEV、GA3S PHEV、纯电动车型 GE3,基于第二代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埃安系列新能源车 Aion S 和 Aion LX。
近年来,广汽的研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截至 2019 年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 6222 人,研发人员占比达到 17.62%;2019 年研发投入达 50.41 亿元,同比增加 3.11%,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广汽底特律研发中心的正式揭牌运营,使得广汽初步形成了 “广州总院+北美三地研发中心+上海前瞻设计工作室” 的全球研发网络格局,全球研发体系能力再度迈上新台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将成为广汽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能,也将成为其走向全球,助力中国 “汽车强国” 建设的关键。
与其他头部车企不同的是,广汽的 “A+H” 模式使其拥有连接国际的资本运营平台,从而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多种形式的投融资工具,通过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创造资本增值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自主品牌改善、日系新产品拉动、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且 “A+H” 模式优势明显的情况下,2020 年广汽集团将迈入发展 “快车道”,取得销量的确定性增长。(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