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连涨 5 个交易日逼近 16 港元,新一轮增长期趋势确立
小米(1810HK)7 月 8 日开盘继续上涨,午后盘中达到 15.96 港元,涨幅超过 7%,站稳 15 港元,逼近 16 港元。单日确立了自 2018 年 9 月份以来的新高。这是小米第五个连续上涨的交易日,一周不到时间累涨超 20%,相 比 3 月份的股价底部,疫情发生以来小米股价上涨超过 90%。
这其实是小米第二轮市值增长的高潮,也是对第一轮的延续。自 2019 年四季度,受益于超预期增长的三、四季度业绩,以及 5G 普及红利预期的出现,小米进入上涨通道。股价由 2019 年 9 月低位 8.28 港元,上涨至疫情前第一季度的高位 13 港元。涨幅超过 60% 水平。
随着疫情出现,市场大盘下挫,智能手机市场产销困难。该轮增长期才结束。在抗疫过程中,小米一方面实现了快速复工,到 3 月底就基本恢复生产秩序。另一方面是向市场重新验证 5G 策略的有效性,通过线上发布小米 10 系列两个月突破百万销量。AIoT 业务稳住增长,互联网业务则大幅增长。小米多元化的业务生态,在疫情期间展现出最大价值。
但疫情是企业韧性的试金石,小米商业战略经受了疫情考验。基于此,小米才开启了第二轮上涨周期,一方面,接续 2019 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增长趋势,明确当时就已确立的 5G 抢跑优势不变。另一方面,则是在疫情考验中展现出的积极成果、模式验证成为了新的利好。
前后两重增长因素叠加,带起更强的后市预期。市场预期再度大幅反转,典型表现是,自 2018 年上市之后,一直坚持给小米 “跑输大盘” 评级的美银美林,在小米宣布产能恢复后的 4 月份,上调评级,由 “跑输大市” 上调至 “买入”,对应目标价由 9.4 港元调高至 14 港元。
到今年 3 月 19 日,小米就结束疫情下跌,横盘至 5 月份,在 10 元股价水平开启第二轮增长期。在 7 月 3 日到 7 月 8 日一周之内,股价相继突破 14 港元、站稳 15 港元、逼近 16 港元。自今年 3 月 19 日的触底价 8.28 港元上涨至今,该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 90%!市值突破 3800 亿港元。实现市场积极预期,并进一步推动疫情后的涨势。
7 月 3 日,国元证券发布又研报表示,强调小米的 5G 红利预期不变,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 16.58 港元。
国元证券认为,小米凭借率先推出千元 5G 手机,有望拔得中低端 5G 手机市场先机。同时在 AIoT 领域的固有优势不变,小米具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是最先站上智能硬件、物联网风口的领军者,高效的销售和独特的生态链商业模式可支撑业务继续成长。(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