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00 后玩起无人机摄影

当 00 后玩起无人机摄影

摄影对于张亦驰来说,并不仅仅是获得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社会认同的 “独善其身” 的技能,更是可以 “兼济天下” 利器,他用影像帮助更多青少年拉近与课本中文化符号的距离。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到现在已经有 1400 多年了。” 短短的几句话,看起来好像在哪见过。这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赵州桥》课文的第一段。

时间倒退回很久前的小学课堂,一批又一批的小学生,第一次知道了赵州桥,知道了 “石拱”,知道了桥栏板上雕刻着的双龙戏水图案。

可不得不承认,通过寥寥几百字的课文,我们在脑海中根本无法对赵州桥的文化意义生出一个立体的 3D 画像。张亦驰就关注到了中小学生与课本中文化符号之间的脱节。

他发现,即使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有很多机会走出课堂看中国、看世界的青少年与老师,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对于课本中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中的景致,比如长城、黄河、苏州园林等,也是不甚了了,普遍缺乏更多兴趣深入了解。

而其他地区的师生则更是受条件所限,无法有那么多机会走出课堂走出家乡,甚至教学题材也只能依赖有限的资源。所以,张亦驰决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讲出这些课本中的 “中国故事”。

于是,他想到了摄影。在正是最爱玩、最叛逆的十四五岁,在同龄男孩沉迷于各类手游、直播、短视频等休闲娱乐 App 时,张亦驰 “摆弄” 起了高科技玩具——无人机。

2016 年,张亦驰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操控无人机拍摄的技巧和后期剪辑技术。加上之前从其他摄影师那里学到的摄影基础与经验,他变成了一个横跨陆空的摄影小能手。这对他的 “中国故事” 公益项目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中国故事” 公益项目是张亦驰发起的,是以创新科技手段,尤其是无人机航拍为主要影像解决手段的系列微型中小学课本延伸教育纪录片项目,所有摄制工作均由 “00” 后青少年团队担当。

除了已经上传腾讯视频的第一集《天下第一桥》,项目目前在拍的素材有基于不同年级、不同课本内容而尝试的《万里长城》《苏州园林》《哈尼梯田》,预计 2018 年底完成。

在拍摄纪录片的同时,他们也拍摄照片。他们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青少年讲给青少年的中国传奇,新视界打开新世界的课本故事。

正如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抵达,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对张亦驰而言,令他收获更多的正是这一次次出门行摄的过程。在谈到摄影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时,张亦驰说:“其实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摄影本身改变了我,而是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视频的拍摄经历和背后的故事改变了我。”

就像在拍《哈尼梯田》篇的过程中,为了拍摄梯田日出,他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去拍摄地点蹲点儿,可一连等了四天都没能看到哈尼梯田的 “庐山真面目”。

就在他快要放弃时的最后一天早上,波光粼粼的万亩哈尼梯田终于出现在这位少年眼前,坚持带来的欣喜和成就感代替了之前的焦急与沮丧。

想要得到一张完美的摄影作品,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除了天气原因,张亦驰在拍摄中还遇到了很多从未想过的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 “最大的困难就是啥都缺,缺资金、缺设备、缺人力、缺经验。没预算没赞助,没经验没团队……只有父母的支持。”

例如在拍摄赵州桥时,到了景区才知道 “赵州桥不让航拍”,现场联系赵县主管领导获得批准后,无人机拍摄项目才得以继续;后期制作本应是一个团队分工合作完成的,可剪辑、配音配乐、核实讲解内容……一切工作都只有他自己,还有那台时常卡顿、死机的普通笔记本电脑。

尽管这样,张亦驰还是初步完成了拍摄计划,不但拍到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航拍大片,制作完成后的微纪录片第一集《天下第一桥》在腾讯视频上线后,三天点击播放量超过 100 万次,获得了很多关注。

对于这点小成绩,他说:“我认为画家是用纸笔表达内心世界,作家是用文字来表达的,而我是希望通过镜头与世界相连,拍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视频都能传递出我眼中的中国之美。”

张亦驰

(图:张亦驰;文:二海)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影像 » 摄影师 » 当 00 后玩起无人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