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助力 800 万企业冲破疫情阴霾,5900 亿大市场飞出京东 “独角兽”
累计投入 10 亿资金资源,京东为企业构筑 “免疫系统”
“国家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都在 5 月底,1、2 月是推广营销的黄金时间。结果刚好遭遇疫情,让我们的推广营销工作大打折扣。” 谈及今年的疫情,青岛启凡汇远教育的负责人霍东亮表示。
启凡汇远是青岛一家从事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的教育机构。原本团队正准备借着成立后的第一个寒假大干一番,结果却被突发的疫情拦住去路。而在全中国,像启凡汇远这样的企业不胜枚举。因库存积压、物流不畅以致商品无法交付的 IT 产品制造商铁幕电竞、为销路无比发愁的云南楚雄和玉溪的花农、因全国活禽交易暂停而无法开市的广汉禽苗交易市场等,
幸好,在党和政府有力的防疫举措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 3 月以后逐渐好转,经过了漫长 “冬歇期” 的企业也开启了复工复产模式,然而,受疫情影响,不少上游品牌供应商依然处于未复工或陆续复工的状态,大量的门店依然处于歇业状态中,这就使得企业复工采购高峰遭遇了商品供应的大缺口。“物资短缺一共有三大关,办公设备,营销物资,防疫物资,几乎样样都缺。” 霍东亮介绍道。
正如霍东亮所言,突如其来的疫情首次打破了消费端和行业端的认知隔阂。复工难、销售难、资金周转难不仅成为压在中小企业身上的 “三座大山”,也从企业 “考题” 上升为整个社会的挑战。各地政府纷纷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相关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措施。政策扶持之外,如何调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为企业开销路、补资源、促创新,激活其内生动力,构筑抵御疫情危机的 “免疫系统” 也极为关键。
京东,在社会和伙伴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
京东企业业务第一时间启动 “企业复工保障计划”,积极响应来自政府以及医疗、铁路、轨道交通等行业的物资需求,累计服务超 131 万企业客户。霍东亮介绍说:“就在我们毫无办法的时候,看到了京东的中小企业帮扶计划。当时我就第一时间联系了京东企业购,提出需求。短短 3 天后,我们订购的笔记本全部就位,并且还有专人上门为我们调试设备,同步采购的营销礼包也全部送达,让我们在复工日前顺利备齐了办公物资。”

而在这一过程中,京东企业业务不仅把极速开发的 “京东慧采 SaaS 专属采购平台” 免费开放给全国企业,还针对企业安全运营的需求联合合作伙伴打造了热成像测温、无感测温监控、职场消毒杀菌等大量专业方案,并推出了企业职场、食堂、车间、门禁等安全防护场景服务,保障企业职场健康和员工安全。

京东企业业务还通过联合各地政府、SaaS 服务商、品牌厂商先后发起 “中小企业帮扶计划”、“企业超省月”、“双引擎计划” 等相关行动,累计投入近 10 亿资金资源,以 “城市消费券”、数字化权益等形式为中小企业降成本,并开放京东京喜、京东工业品、丰客多等优质渠道帮助中小企业通销路。数据显示,上半年,京东企业购帮助北京、扬州、深圳、苏州等地的超万家中小企业开启数字化转型,其中,仅深圳一地中小企业数字化采购覆盖率同比增长就超过 90%。
技术驱动多场景服务,新动能计划推动企业采购数字化转型
持续保障各类企业的防疫及复工复产物资供给,为民生服务、公共服务的不停摆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京东企业业务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构建的 “免疫系统”。疫情期间,京东对企业多场景的服务能力也得到充分展现。
受线下渠道暂时停摆、全国物流运力严重不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复工有限等因素影响,传统的供应链模式难以为继。而京东企业业务率先洞察了企业在供应链和管理上的新需求,基于深耕企业市场七年对企业采购管理的深刻理解,将京东一直以来积累的电商运营能力和经验进行整合开放,并陆续推出京采云、“新动能计划” 等一系列技术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多元及高性价比的选择,化危为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京东企业业务已经帮助包括联想、美的、小米、三只松鼠等超百个品牌,在企业市场销售额突破亿元。来自 IT 维保、集成服务、消杀空净等场景的进万家企业服务合作伙伴,也通过京东企业业务深化拓展企业市场,丰富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场景。

京采云,具备多供应商管理能力的数字化采购商城解决方案,将需求管理、寻源招标、供应商管理、自助式商城、履约协同、财务结算 “六大管理能力” 集于一体,通过智能化采购分析帮助企业将采购需求和采购方案自动匹配,实现便捷、高效、透明、合规的供应链管理,快速帮助企业升级供应链上下游的交互模式,构建高弹性、强协同、抗压能力强的智能供应链。企业供应链管理专家胡珉表示,“与此前其他的采购管理系统相比,京采云的最大优势在于提供供应商管理和招投标管理服务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在采购流程及运营管理上智能优化,并且依托京东的供应链资源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采购工作负担。”
同时,疫情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让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但不少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与企业日常管理实际不适配、技术效能难以发挥、企业数字化成本高和落地难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京东推出了 “京东新动能计划”,通过精选京东多年来积累的场景覆盖全、企业复用率高、技术应用价值反馈好的技术能力组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具备高度易用性、适配性和可落地性的解决方案,聚焦智能协同管理、智能采购、智能中台三大场景,大幅降低企业的开发成本及数字化转型门槛。
估值最高的 “独角兽”,行业冠军挺进超万亿大市场
无论在服务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京东能够在上半年疫情的冲击下,为企业客户源源不断提供经济复苏的新动能,一方面源于过去作为 “采购服务商” 在采购主航道的服务积累,一方面也源于积极践行 “企业服务综合体” 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在 2019 年各大互联网巨头喊出 “转型 To B”“布局产业互联网” 之前,在企业采购领域深耕布局 7 年的京东企业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冠军。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刚刚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 2019》显示,京东企业业务已占据企业数字化采购综合平台 52.3% 的市场份额。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京东企业业务已服务超 800 万活跃企业客户,世界 500 强的合作覆盖率达 91%。
伴随着在技术与服务领域持续的边界性扩张,京东企业业务也不断在垂直领域通过投资强化与合作伙伴的业务协同。截至今年上半年,京东企业业务已完成对于工品汇、小熊 U 租、甄云科技、北京筑龙、猎芯网等 5 家的投资。通过资本合作,工品汇在 MRO 领域的渠道能力,小熊 U 租在办公设备租赁方面的服务体系,甄云科技在寻源技术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的技术积累,北京筑龙在电子招投标领域的服务经验,能够和京东企业业务强大的采购技术、商品能力、履约服务能力形成很好的互补,实现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服务。
与此同时,京东企业业务不仅加大在资本层面的合作,更致力于将高速成长的新业务打造成增长的新引擎。2020 年 5 月,京东工业品首次完成 2.3 亿美元 A 轮融资,刷新中国 MRO 领域单轮融资记录,投后 20 亿美元的估值也成为中国估值最高的工业品平台。分析人士认为,不同于通用商品的品类独特性和已经形成的独立商业模式,使得京东工业品将成为京东集团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后孵化出的第四只 “独角兽”。
相关投资机构对此表示:“工业品是中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万亿级市场空间,未来必将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京东工业品围绕客户需求打造数字化工业品采购平台,重构企业采购流程,大幅提升采购效率。京东工业品在品类、信息化、获客、运营、品牌等方面均已领跑行业,具有独特优势。”
回望 2020 上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秩序以及企业原本的发展规划,但同时《中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 2019》也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2020 年,我国企业数字化采购增幅将高于上年,交易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排头兵。这其中,京东企业业务作为连接供给侧和企业市场需求侧的纽带,为超过 800 万活跃企业客户提供 “抗疫” 的 B 计划,助力企业在防控疫情成为新常态下的复生产、谋发展,推动经济回暖,在经济社会的运转和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此,京东集团副总裁、企业业务事业部总裁宋春正表示:“作为最大的企业数字化采购综合平台,京东企业业务将会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在为企业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服务的同时,带动企业服务市场形成共赢发展的良性生态,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复苏贡献力量!”(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