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数显示甘肃乡村旅游市场复苏回暖进入快车道
7 月 20 日,《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0 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在全国旅游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甘肃乡村旅游迎难而上,整体市场活力恢复显著,6 月游客接待规模已恢复七成,随着跨省游重启和暑期旅游旺季到来,乡村消费热度有望继续提升。
指数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下降显著,并于 2 月达到最低点 49.78 点,3 月指数开始反弹,市场逐步回暖。4-6 月指数稳步上升,6 月指数达到上半年最高位 90.59 点。游客规模稳步回升是拉动二季度整体旅游消费热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根据大数据监测结果,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 2381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 63.6 亿元。其中,4-6 月全省接待游客量分别达 417 万人次、692 万人次和 672 万人次,已逐步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的 38%、58% 和 69%,显著高于同期全国乡村旅游恢复速度。
“五一” 假期,游客规模迎来 “小爆发”。5 月 1 日-5 日,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 148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 3.9 亿元。随着甘肃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乡村旅游市场信心也进一步恢复,“端午” 假期乡村旅游热度进一步高涨。6 月 25 日-27 日,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 185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 4.9 亿元。
《报告》分析认为,应基于甘肃乡村旅游客群特点精准发掘市场潜力。一是 “点亮夜景”,上半年乡村旅游过夜人次占比达 61%,较上年同期水平高出近 6 个百分点,甘肃乡村夜消费潜力仍然巨大。二是关注中青年游客,上半年甘肃乡村旅游 20-40 岁游客占比达 63%,较去年同期水平上升 7 个百分点,中青年游客是乡村旅游消费的主力。三是关注 “他经济”,数据显示,男性游客占比 69%,男性游客更加偏爱乡村旅游。
此外,提升品质仍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数据显示全省乡村旅游游客整体消费潜力水平较高,面对相对优质的旅游消费群体及其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甘肃乡村旅游在探索旅游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品牌打造,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且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上半年,甘肃省文旅厅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多措并举,为产业纾困解难。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出 “你是人间四月天—甘肃文旅致敬医务人员健康休养活动”“甘肃人游甘肃”“陇上花开·乡约甘肃—甘肃省乡村旅游美丽之旅” 等活动,策划发布 46 个甘肃省优秀旅游示范村和 23 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提前下达 1 亿元乡村建设补助资金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乡村旅游 “换挡提速”。根据大数据监测结果,上半年省内乡村旅游游客主要来自兰州、定西、天水、白银和临夏,共计 2080 万人次,占比 87%,“甘肃人游甘肃” 模式收效显著。
乡村旅游产业弹性强,空间大,市场虽然敏感但不脆弱,疫后恢复相对也较快。下半年随着疫情的逐步好转以及一系列乡村旅游政策的落地实施,包括跨省旅游的放开,都将极大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基于二季度的恢复速率,预计甘肃乡村旅游或将于今年年底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市场复苏回暖进入 “快车道”。
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是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内首支省域乡村旅游大数据指数,是数字工具推动乡村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该指数旨在反映甘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查找短板、分析原因以及平衡资源发展提供抓手。(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