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黔货助脱贫,“黔系列” 调研行走进 7 家入选企业

优质黔货助脱贫,“黔系列” 调研行走进 7 家入选企业

2020“黔系列” 品牌工作推进会近日在贵阳举行,会上公布了首批 “黔系列” 品牌产品名单,共有 215 个产品成为 “黔系列” 品牌产品。会后,由 10 余家媒体组成的采风团先后前往遵义、修文等地进行 2020“黔系列” 品牌调研采风。
  
采风团首站走进贵州好一多乳业,好一多是一家专注于奶牛饲养、饲草种植加工、优质乳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乳制品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我们按照每亩 2000 元至 3000 元的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青贮玉米,聘请当地司机专门为 1000 多家专卖店和 3000 多家加盟店配送牛奶,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当地群众增收和就业问题。” 车间总监杨天炳说。

好一多车间。新华网 蔡连素 摄

  
在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进行着辣椒发酵、无尘灌装、机械烘干等。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是首批 “黔系列” 品牌 “黔食” 类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体辣椒发酵区,共有酵池 358 口,可一次储存鲜椒 2 万吨。公司通过 “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 的模式,发展订单式种植,在贵州 20 多个区县建立起 30 万亩生态辣椒原料基地,带动 15 万农户增收致富。

工作人员在厂房里铲鲜辣椒。新华网 蔡连素 摄

  
贵州琦福苑茶业董事长叶章涛一家来自福建。琦福苑茶业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种茶技术,还让当地居民参与分红。一对在琦福苑工作的夫妇,两人每月约有 6000 元收入,加上分红和土地流转租金,年收入可达 10 余万元。
  
在湄潭县兰馨茶业庄园,正在细雨中采茶的茶农代美刚说,自己家早先流转了 3 亩土地,其余 7 亩自己种了茶。自己有点后悔,当初没把土地全部流转,每亩每年少了 800-1000 元流转租金。51 岁的代美刚家 2019 年茶叶创收约 4 万元,如果全部用作流转实际收入将超 5 万元。

正在采茶的代美刚。新华网 蔡连素 摄

  
在湄潭县兴隆镇,还有许多和代美刚一样将土地流转收取土地租金的村民。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兰馨茶业,兰馨茶业推出 “茶庄园” 模式,1300 亩茶园,800 亩实现了认筹。“卖生态是未来的趋势,日后,庄园可以通过联合各方将庄园转变成集合 ‘茶叶、文化和旅游’ 的平台。在打造平台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兰馨茶业董事长金循说。
  
“竹香米和茅贡米是贵州粮食的两驾马车。” 湄潭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召兰介绍说。湄潭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优质稻谷订单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及储备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有日产 400 吨自动化生产线,年加工大米 12 万吨。

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搬运。新华网 蔡连素 摄

  
为助推 “黔货出山”,竹香米通过直播等形式将公司产品销往上海、重庆等地,让 “黔米” 走出大山。近年来,公司通过基地连农户的方式,带动当地至少 1 万余人就业。
  
在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军介绍说:“‘黔货’ 走出去才有助于省外加强对贵州、对遵义的认识,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酒企,珍酒一直致力于解决当地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酒厂现有职工 1400 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本地人,普通工人每月收入约 6000 元。当前,珍酒正在引进包装产业,实现包装本地化。并启动了陶坛储存十万吨的 “3 万吨技改扩建” 工程,扩建后还将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最后一站,采风团来到鸭溪酒业。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酒厂共有职工 600 余人,大部分是鸭溪镇本地人,其中 50 余名贫困户、30 余名水库移民。鸭溪酒业技能扩改项目启动后至工程竣工,公司还将逐步增加 4500 余人的工作岗位,将优先录用本地困难群众,缓解当地就业压力。(推广)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优质黔货助脱贫,“黔系列” 调研行走进 7 家入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