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梁素海:湖水净,鸟飞回
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自然补水量不断减少和污水排放等因素,乌梁素海的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近年来,随着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的大力实施,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再次成为众多鸟类、鱼类的天堂。
乌梁素海是国家 “三屏两带”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 “北方防沙带” 的关口,对调节我国北方气候和黄河干流水量也具有重要作用。2019 年,巴彦淖尔市启动总投资约 56 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从单纯 “治湖泊” 向系统 “治流域” 转变,围绕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七大生态要素,在流域内 1.63 万平方公里范围统筹推进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综合治理。
“在乌梁素海上游,实施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已经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 108.7 万亩,有效遏制了沙漠东侵,阻挡泥沙流入黄河侵蚀河套平原。” 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主任杜占贵介绍,在周边城镇和工业园区,则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尽最大可能将中水用于工业用水、园林绿化水、景观用水、城市杂用水。同时,将未能回用的中水引入人工湿地净化提升,达到地表 Ⅴ 类水标准后,再通过各级排干沟进入乌梁素海,使得乌梁素海点源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在河套灌区,由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得到缓解,入湖水质有所改善。同时,巴彦淖尔市自 2018 年开始,利用现有灌排渠道对乌梁素海进行了应急生态补水,也对湖区生态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乌梁素海国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看,2018 年、2019 年该断面水质分别为 Ⅳ 类和 Ⅲ 类,2020 年前 7 个月平均水质也为 Ⅲ 类。乌梁素海的水质感观变化也非常明显,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共有鱼类 20 多种,鸟类 260 多种 600 多万只,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疣鼻天鹅、斑嘴鹈鹕、琵琶鹭等。
目前,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 35 个子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工程计划的 68%,计划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助推河套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推广)
(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