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靠山吃山” 到 “靠山养山”“靠山富山”

从 “靠山吃山” 到 “靠山养山”“靠山富山”

在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巡镇镇田巨峁村的重山沟壑中,两大块平地格外引人注目,一个光伏电站和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猪场坐落于此。让人们想不到的是,这两块平地是用离此不远的煤矿中的煤矸石垫起来的。通过推进 “绿色矿山” 建设,河曲县在生态保护、地质环境恢复、土地复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前单纯的 “靠山吃山” 变成了 “靠山养山”“靠山富山”。

河曲县复垦的土地

  
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处于神府煤田、东胜煤田、河东煤田能源金三角中心地带,煤储量 120 亿吨,全县含煤面积 355 平方公里,占到全县国土面积的 27%。但也正是因为煤炭的大量开采,给河曲县的环境治理带来了压力。2016 年之前,河曲县的环境污染普遍较为严重。正因如此,河曲县开始推进 “绿色矿山” 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


 
河曲县神达梁家碛煤业的复垦田地里,45 万株钙果全部采摘完毕。以市场价每斤 30 元计算,盛果期亩产可达 5000 斤,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在数年前,这里还是烟雾弥漫,污染严重。
  
上榆泉煤矿投资 3200 万元,实施矸石填沟造地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新增土地 2000 多亩。为了使复垦土地尽快熟化,在排矸场达到标高后,表土覆盖于最上层,并种植黄芥、苜蓿等植物,通过压青、秸秆还田等方式,尽快促进土壤熟化。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千亩粮川。山煤河曲旧县煤业,规划建设 3 万余亩的综合园区,在完成 500 亩水浇地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引黄工程,计划将 3 万余亩新造地全部变成水浇地,用来发展种、养、加工、光伏、旅游相融合的产业集群,确保周围 17 个村的村民增收。
  
“煤挖走了,但山不能荒,环境不能破坏”,河曲县县长任鸿宾表示,目前河曲县各类矿山企业累计完成矿山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 9800 多亩,土地复垦面积 15600 亩,在露天矿采区边坡、排土场等可绿化地带植树 15 万株,种植灌木林 5200 亩。在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设备工艺改造、节能减排等方面投资约 72 亿元。
  
目前,河曲县 11 家煤矿企业中已有 9 家大型国有煤矿企业通过验收,进入市级绿色矿山名录,其中 5 家企业被自然资源部遴选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河曲县将继续以绿色矿山为抓手,推进解决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任鸿宾说,今年底,全县 18 座矿山将全面完成绿色矿山建设任务,实现年内县域市级绿色矿山清零目标,基本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推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从 “靠山吃山” 到 “靠山养山”“靠山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