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影遇上爵士乐

当摄影遇上爵士乐

当摄影遇上爵士乐,视觉与听觉感官的交织,会产生怎样美妙的效果?

Elaine Mitchener,OTO 咖啡馆

摄影师乔治•纳尔逊(George Nelson)是一名爵士乐发烧友,他十岁从尼日利亚搬到伦敦,丰富多元的都市文化和他的原生背景给予了他独特的记录视角,他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让观众在影像中想象爵士音乐的流动。

Steve Williamson,圣巴纳巴斯之家

乔治•纳尔逊说:“我一直都是一个爵士乐迷。我在伦敦认识很多有名的伦敦爵士音乐家。我了解各个对各个专辑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平时也会我撰写乐评,可以说这是我成年后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当然摄影也是一样。我之前从未想过将这两件事情融合到一起,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伦敦正在上演这些的精彩的音乐演出值得被记录。作为一个从 1990 九十年代中期便游走在伦敦大小音乐现场的人,我总能察觉到在爵士的生命体里爵士音乐圈中各种有趣的事情正在发生。在这个城市里无时无不刻都有戏剧般的故事在上演,不同的种族,不同年龄的人因为爵士音乐相聚在一起。”

Dave Okumu,地下室的爵士音乐现场

“我试图用摄影企图能用我的作品记录音乐场景。我希望我曾亲身体验的那股现场的热潮能够在观众看到我的作品读者打开我的画册时扑面而来:爵士乐手在演出开始前几乎没有时间吃饭,有时候点的外卖到晚了,他们狼吞虎咽;有些演出在很华丽的场所,有些却在不为人知的地下室进行;试音环节,有的人总是手忙脚乱,而有的人却井井有条…… ”

Hannes Riepler,帝国酒吧

“有些照片值得被一再屡屡回顾,它们本身就充满韵律感,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定格瞬间,讲述故事那么简单,配文完全由图片主导,与之呼应,影像才是这里的主角。你能在照片中想象音乐的流动,看到声音在其之中穿行。我希望我能够如同爵士作曲一般通过我的审美美学和,我的节奏来带动读者:何时翻页,何时停下止步,何时加速,何时减速。”

Irene Serra,Alice Loft 工作室

“当我在做这本摄影集的时候,我想或许要几十年后人们才会觉得它看起来很有时代感,我并没有意识到才没过几个月,因为疫情,这样密集的人群聚集很可能短时间内都不可能发生了。正是有了摄影,我们才能够去更直接地回忆那些被封存在档案里的音乐现场。”

Jake Zaitz,鱼工厂
Marysia Osuchowska,家中练习
Rachel Musson,Pat Thomas,Mark Sanders,OTO 咖啡馆
Ashley Henry,爵士咖啡馆
Shabaka Hutchings,OTO 咖啡馆
乔治·纳尔逊(George Nelson)

(图:乔治·纳尔逊(George Nelson);文:邵洁莹)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影像 » 当摄影遇上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