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战略助推寿光蔬菜再掀 “绿色革命” 新浪潮
从 1989 年 17 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寿光试验成功,揭开蔬菜生产 “绿色革命” 的序幕起,经过 32 年创新发展,寿光已成长为蔬菜面积 60 万亩、年产量 450 万吨、年交易量 900 万吨的全国重要蔬菜集散中心。
5 月 8 日,在 2021 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建设论坛上,“寿光蔬菜” 入选论坛精选农业品牌建设案例。现场,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鹏就 “寿光蔬菜” 品牌进行发布,解密寿光如何构建 “以区域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企业品牌发展为核心、以单品品牌打造为动力” 的发展新格局。

李鹏指出,以蔬菜品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寿光主要做到了 “五个坚持”:第一,坚持以标准体系为核心,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品质保障;第二,坚持以体系创新为抓手,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组织保障;第三,坚持以种子研发为根本,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基础保障;第四,坚持以智能管控为抓手,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质量保障;第五,坚持以消费流通为导向,强化寿光蔬菜品牌的市场保障。
在建立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寿光通过财政补助,持续实施设施蔬菜土壤改良、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水肥一体化等系列绿色生产工程。 2018 年,还成立了由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并组建了由 4 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
统计显示,自中心成立以来,总计启动了 118 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认证 27 处试验示范基地,完成山东区域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 生产基地执行标准汇编、 37 种蔬菜的 54 项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编制,2 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牵头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良好农业规范》(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菜豆)6 项团体标准,是国内首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 生产基地的标准化技术规范。
此外,在抓好标准集成的同时,寿光积极将先进技术、生产标准及解决方案推向全国,常年有 8000 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大型蔬菜基地或指导蔬菜生产,全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大棚都含有 “寿光元素”。
“‘寿光模式’ 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杆和缩影,充分证明了农业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抓手,寿光蔬菜品牌战略有助于推动 ‘寿光模式’ 走进新时代。” 福来咨询机构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首席专家娄向鹏表示。

他指出,寿光蔬菜以 “高品质、特色设施蔬菜” 的战略之根为抓手,以 “绿色科技” 为品牌灵魂,以 “健康中国菜篮子” 为品牌口令,以 “寿” 字和 “菜篮子” 图案相结合的巧妙设计为品牌形象,彰显出寿光蔬菜的行业属性、产业地位及品牌价值。未来,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的进一步深化打造,将对打开高端市场销售渠道,更好地实现品牌蔬菜优质优价意义深远。
(推广)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