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在 2021 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上发布
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人民日报社属中国城市报社依据国际标准《品牌评价基础和原则》(ISO 20671 : 2019 ) 和国家标准《品牌评价 城市》(GB/T 35779 – 2017 ),运用国家部委近两年的相关数据,对全国 293 个地级市进行标准化分析,最终计算出各城市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 (不含省会以上城市),在近日举行的 2021 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上发布前 100 名城市名单。

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提出了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的重要思想,为我国质量经济迈入品牌经济指明了方向。2021 年 3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 “强化品牌意识” 的重要指示,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实践 “双循环” 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
杜英姿指出,世界进入城市时代,城市进入品牌时代,城市品牌可以内聚人心,外引合作,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是一把手工程,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抓手”。
国家标准《品牌评价 城市》起草人、中国城市报副总经理常亮解释,本次评价发布遵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采用 “质量、服务、创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五个一级指标,“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传播指数、国家级特色品牌数、优良天数、绿化覆盖率、外来常住人口比例、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预期寿命” 等 37 个二级指标,减少了城市规模、 GDP 权重,增加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权重,旨在引导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创建 “以人民为中心” 的中国品牌城市。
常亮介绍,这次发布的前 100 名城市,大多有 9 字特点,即 “张五宜、国际范、讨人喜”。“张” 是张扬特色,定位清晰;“五宜” 是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国际范” 指城市发展要有世界格局和眼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走差异化之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要求,需要挖掘城市特色品牌资源,打造中国品牌城市。《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就是按照中央精神和全球公认的 “品牌五要素” 理论制定的; 提出中国品牌城市概念,旨在与世界接轨,让各国人民喜欢中国城市,进而来旅游与合作。
实践证明,城市品牌评价有利于城市物业溢价升值,有利于各界凝心聚力,互相赋能,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1 中国品牌信息发布后,现场还举办了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支树平,中国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副主席、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济超,财政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贺邦靖,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刘平均,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等出席活动。

江南造船集团总经理黄文飞,上港集团总裁严俊,中国银联总裁蔡剑波等发表主旨演讲。 500 多名各界代表欢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了上述活动。

发布会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中国城市报社联合主办。延安市、衢州市等城市主要领导围绕城市品牌评价进行了专题发言。
附: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名单
(推广)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