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差点被卖掉?董明珠居然这么说……

格力差点被卖掉?董明珠居然这么说……

中国品牌日期间,“海外爆火的中国品牌” 这一话题在微博上引起广泛关注。从中国产品走向中国品牌,“Made in China” 从遭遇歧视到昂首挺胸,离不开一个个民族企业不问朝夕付出的巨大努力。这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格力电器当年差点 “被卖掉” 的故事,值得我们 “回味细品”。

2020 年,格力电器再次上榜《财富》“世界 500 强” 名单。但这并不是这家制造名企世界 500 强的 “初体验”。

往前追溯,在《福布斯》发布的权威数据中,格力电器 2008 年就上榜了其亚洲企业 50 强,还是当时唯一入选的家电制造业企业,并在此后多年连续入选;2015 年,格力电器又位列其 “全球上市公司 2000 强”,排名第 385 位,成为家用电器类榜单全球第一……如此种种权威认证背后,还隐藏着这家 “三十而立” 的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荣耀。

鲜为人知的是,16 年前,格力电器差点 “被卖掉”,险些成了 “国外的月亮”。回忆起这段往事,董明珠至今感慨不已:“如果当初格力电器被卖掉了,可能今天我们就少了一个自己的世界 500 强企业。”

枪响:市场表现优异,外资巨头垂涎

上世纪 90 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大胆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诞生了不少民族品牌,但这股新生的力量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为赢得短期竞争优势而忽略技术研发,一门心思打起了 “价格战”;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 “空心化”,引发了外资企业的虎视眈眈,外企收购民企一时间成了 “大势所趋”。

格力电器一期办公楼 1993 年竣工现场

格力电器就是当时被 “盯上” 的民族企业之一。2005 年,美国开利、惠而浦等知名行业巨头都有意愿收购格力电器。在众多企业中,国际巨头为什么 “盯上” 了格力电器?因为它在当时就已经是国内空调行业的 “优等生” 了——1997 年,格力自建 “区域销售公司” 模式,被誉为 “21 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2001 年,投资 2000 万美元、年产空调达 50 万台的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投产,格力实现国际化进程大跨步;2004 年,格力并入凌达压缩机、格力电工、格力新元,拓展产业链;同年,格力还迎战 “国美私自降价” 事件,夺回了定价自主权;到了 2005 年,格力家用空调总销量已经突破 1000 万台,斩获全球产销冠军……如此来看,格力电器不论是在渠道整合、产业布局,还是国内外市场上的优异表现,都令外资巨头 “垂涎三尺”。

格力 2001 年在巴西投产

作为格力电器的 “娘家人”,彼时的珠海市政府为了快速发展当地经济,引入战略投资者,意图将当时还由其主要控股的格力电器 “卖给” 开利,以此打造 “国际大品牌入驻珠海” 的城市名片。而这一举动,却与格力电器 “想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 理念背道而驰,“收购拉锯战” 就此 “枪响”。

觉醒:品牌商标被 “抢”,咬牙坚守 “中国制造”

事实上,在可能 “被收购” 之前,格力电器的品牌发展还经历过一次比较大的 “外患”。

2002 年,格力在巴西投产生产基地的第二年,恰逢南美金融风暴,货币贬值的负面影响侵蚀着巴西格力。更棘手的是,巴西的代理商在此时抢注格力商标进行敲诈,甚至扬言 “中国的格力进不来了”。而在内部,受 “中国制造” 在当地口碑的影响,巴西的员工还建议为了销量将格力空调抹去 “Made in China” 的标签。

“民族企业的形象不能就这样在国外受欺负!” 格力管理层决定,哪怕是花费比平时多数倍的钱,也要把属于中国的格力商标给 “抢回来”,出口的机型上也必须说明是 “中国制造”。

2005 年格力电器柜式空调生产线

而这些 “劫难”,让格力人深刻认识到,技术和品牌的独立自主权是何其重要!正如董明珠所言:“中国制造业不是做不好,最重要的是解决自主自强的问题,我们不能依赖于别人而生存。”

在她看来,如果中国制造业只靠给别人贴牌、加工、买别人的核心部件组装,只能维持 “短快平” 的现状,是无法真正以自身硬实力走向世界的。为此,格力电器在 “收购风波” 中坚持保留格力这个中国自己的品牌。

苦战:高薪利诱不为所动,“格力保卫战” 大捷

按常理说,“准东家” 开利在当时算是行业内名噪一时的世界 500 强了,提出的收购方案也足够具有诱惑力,但格力电器管理层却不为所动,其中时任副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的反对声最为激烈:“中国很难有一个在世界上落地有声的品牌,格力不能卖!”

收购方见此情形,以为只是 “筹码不够”,又想了个 “曲线收购” 的主意:“既然董明珠不愿意卖格力,那我们把这个又有想法又有能力的 ‘销售女王’ 也一起 ‘挖’ 过来,岂不是一箭双雕?” 于是他们开始对董明珠各种游说,承诺收购成功后将以上亿年薪继续聘用她做管理层。

2011 年董明珠和格力技术人员在实验室

殊不知,这招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用过了。1994 年,董明珠卓越的销售能力被某空调企业相中,欲以高薪聘请,但她拒绝了,而是选择回总部做一个年薪不到前述 “高薪” 十分之一的经营部副部长,并在格力内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经营改革。

“如果公司这个时候倒闭了,以后大家都没有工作了,也谈不上工资多少了,为了让公司经营得更好,所以我回来了。” 当时的董明珠是这么想的。面对 “收购危机” 时,她不为高薪所动,坚决和大家一起牢牢守住格力这个中国自己的品牌,先守住它,再把它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2006 年格力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空调行业唯一的 “世界名牌” 称号

最终,在格力电器的多番苦战、强烈抵制和各方原因之下,开利的收购计划 “流产”,格力电器取得了这场品牌 “保卫战” 的胜利,而格力至今还是 “种花家” 自己的格力。就在收购风波后的第二年,格力电器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空调行业唯一的 “世界名牌” 称号,此后数年持续获得包括世界 500 强在内的各类国际权威认可,在以技术创新的 “金钥匙” 打开中国创造大门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我希望中国的制造业要有社会责任、要有担当,要把企业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让中国真正走向世界。与国家发展共荣,是格力的责任,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是格力的使命。” 坚守着此般意志,董明珠三十年如一日带领着差点 “被卖掉” 的中国格力谱写了中国奇迹,奏响中国制造强音。

(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格力差点被卖掉?董明珠居然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