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利:以国际标准构建世界级品质
5 月 17 日-18 日,受疫情影响 2021IATF 国际大会在线上召开,吉利汽车集团正式以具有投票权的董事会成员身份参加。IATF 是由国际 10 大汽车制造企业和 5 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协会组成的顶级世界性汽车标准组织。作为唯一的亚洲车企,吉利代表中国市场针对汽车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国际标准决策,行使投票表决权。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总监、领克汽车质量副总裁徐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历史性时刻,国际汽车标准的制定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这标志着吉利符合国际标准的体系化造车能力,以及全球化的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吉利将继续为中国汽车行业 “全球化” 和 “走出去” 做贡献。

会议首先对吉利的加入表示欢迎和祝贺。与会的各国家和地区代表围绕标准的完善、标准的执行及监管,针对全球疫情的挑战等各项事项进行了全面沟通,对 21 项重要议题进行了表决和决议。
会上,徐华提议对国际标准及相关重要事项增强多语种展示,特别是中文,降低从业人员从国际标准中获益的门槛。“我们的提议获得了支持。后续我们会继续对行业关心的议题及诉求进行收集和沟通,推动更多的亚洲车企和行业机构加入 IATF,更多为中国企业发声,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回首十几年前刚加入吉利的情景,徐华表示,那时国产汽车还有很大不足。如今,吉利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别人上百年的道路,已经成长为一家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并涵盖出行服务、数字科技、金融服务、教育等业务的全球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
吉利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成为一个世界一流企业的?
以客为尊,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中国崛起离不开企业的崛起,而企业的崛起也离不开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强大的市场支撑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吉利的高质量发展史,伴随着一部近 20 年中国民生的改善史。吉利始终聚焦用户需求,坚持与国民购车需求同成长的造车理念,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于好车的标准也水涨船高。深耕国内市场,从最初的价格低廉,到安全可靠,再到精益求精,以及对未来聚焦用户体验的智能技术的布局,每一次吉利品质标准上的提升,都是在恰当的时候,调集全集团资源,解决了用户购车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经过长期持续的积累,目前吉利质量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创造性地实现了吉利品质三级跳。
持续的品质提升结出了累累硕果,领克品牌自 2017 年诞生以来,不仅击穿了中国品牌定价的天花板,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 50 万辆,并在 2020 年成功出口欧洲,迈出了中国品牌迈向高端的结实步伐。徐华在采访中展示了德国权威汽车杂志《Auto Bild》的一篇报道:通过一系列苛刻的质量测评,以 “中国要动真格了” 为标题,称 “领克 01 应该是对所有欧洲和韩国制造商的警告”。

面对现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正需要与世界开展公平公正的对话。吉利作为亚洲唯一一家车企,加入 IATF,在国际汽车标准制定上,为中国制造打通了一条发声渠道。于此同时,吉利在全球汽车市场取得突出成绩。2020 年,吉利汽车海外销量增长 25%,达到近 7.3 万辆,吉利汽车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 10 多年来,吉利是如何成长的?
坚守核心价值,夯实质量基础
“质量就是用户价值,吉利始终将质量放在企业经营的首位。“从造第一辆车开始,就秉承着 “敬业创造、质量报国” 的原则,在产品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全部环节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持续推动品质变革,同时注重效率提升,通过不断完善流程,优化质量标准,吉利构建了一套有竞争力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了 “品质研发、品质采购、品质制造、品质营销” 四大模块的质量运营模式,同时不断向供应链企业推广实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质量成就。
“质量的竞争力就是不断挑战一系列不可能。“徐华表示,” 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但用户需求的满足一定不能被牺牲,我们把用户需求升级的压力转化为质量提升的推动力。“
2011 年国家陆续出台严格程度比肩欧美的汽车质量控制法规,吉利将此作为倒逼产品质量升级的契机,激发企业内在力量,进行了数百项关键的课题攻关。特别是在收购沃尔沃后,通过对其技术的学习、吸收和创新,目前吉利的质量安全水平已经和沃尔沃一样,成为吉利的 DNA,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域安全的概念,为吉利的体系化竞争力构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吉利汽车已在高效动力、安全、生态健康、多能源以及智能网联领域的质量标准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吉利汽车已加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14)旗下 18 个分标委,2021 年参与标准工作组 32 个,涉及上百份汽车行业国家、行业标准法规,基本覆盖乘用车领域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截至 2021 年 3 月底,吉利主导参与 183 份国家、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制订。
掌控未来,打造硬核科技生态
基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及应用环境变化,吉利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硬核 “科技生态”。面向全球和全行业,积极布局智能汽车生态圈,夯实核心技术能力,打造产业链新优势,构筑吉利新发展格局。
吉利开放包容,合纵连横,布局智能电动汽车全产业链,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软硬件全站自研,孵化出一批科技独角兽企业,构建控股集团硬核 “科技生态”,同时发挥产业链优势,为用户创造更高价值和极致体验。
在新能源方面,吉利汇聚全球 3000 多位新能源人才,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研发制造体系。经过十多年的研发经验积累,吉利已经拥有完整的动力总成开发能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超过百项,包括 48V、HEV、电机、电子电气架构等,打造底层架构技术,实现了真正 100% 自主研发的中国新能源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方面,吉利汽车在行业内新量产车型 L2 配置率和市占率均已达到第一。计划 2022 年实现 5G 协同下的高速自动驾驶,2030 年之前实现 5G、NR+ 边缘计算协同式城市自动巡航。目前,吉利累计完成 1200 万公里实际道路测试,1 亿公里仿真路况验证,并且拥有已量产的智能驾驶系统。
夯实根基,构建人才森林体系
一切的创新发展,最后还是归根于人才。吉利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探索人才发展模式,为中国汽车工业做贡献。
中国要变成世界汽车产业强国,人才是根基。在中国汽车强国的筑梦之旅中,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汽车人才队伍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在吉利初创之时,就启动了人才培养计划,并探索出了可持续的培养体系。
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自 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起,吉利就同步创办学校,持续为人才培养付出努力。吉利陆续创办了包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在内的 10 所院校,覆盖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培养层次,共计为社会培养人才 15 万。吉利汽车校园招聘员工有 10% 左右来自旗下院校,“产学研” 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激发了院校的活力,一方面支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吉利提出了现实可行的 “人才森林” 理论:一方面通过引进外部高端人才,形成人才大樟树,并提供良好的阳光雨露环境,使其扎根于吉利;另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形成一棵棵人才小树苗,让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共同成长为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态调节功能的吉利人才森林。吉利构建的全球化人才体系支撑了吉利的快速发展,这一理论,成为业内人才管理的典范,更是各商学院研究的对象。
进入汽车行业 20 多年来,吉利一步一个脚印,在体系化竞争力、质量标准和技术突破、人才培养等硬核实力方面不断向上攀爬。未来的路还长,中国品牌需要向上攀爬的路还长。希望吉利汽车可以一直保持初心不动摇,带领中国品牌持续向上,以国际标准构建世界级品质。
(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