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计划”:人文篇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计划”:人文篇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计划” 是大理国际影会十年初心结出的硕果,也是中国摄影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该项目选择了 100 位国内外具收藏价值、具潜力的摄影家,挑选定制其一幅代表作品,在构筑中国当代摄影史丰富全貌的同时,打造了一个立足于当代摄影收藏的经典案例。

此收藏计划将第一次以全套作品联合展出的形式落地第九届大理国际影会。9 月末,在大理石空博物馆展区,观众们可以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与震撼。

未来,“百人百幅” 将继续以全国巡展的形式落地更多城市,和当地的文化气质、生活形态相融合,真正地以艺术的包容性点亮生活、沉淀价值,同时也是以影像之美回馈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百人百幅” 共分为 4 个篇章:人文篇,观念篇,肖像篇和风景篇,从多个维度展示了当下的影像艺术生态。

下面为您呈现人文篇的部分精彩作品。

民以食为天,朱宪民 摄

作品简介:

1980 年,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开始吹拂大地,但老旧的生活方式还在继续:每家每户都没有餐厅,人们都拿着粥和干粮在大街上吃饭。

作品拍摄的是爷爷和孙女:孙女捧着碗,眼巴巴地看着爷爷能不能剩下点吃的东西。画面有祖孙之间情感的微妙表现,同时也是摄影师对当时中原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场景记录,非常典型。

阜新蒸汽机车,王玉文 摄

作品简介:

新中国成立之初,无数个 “第一” 造就了辽宁工业的辉煌。世纪之交,辽宁老工业基地遭遇了巨大的困难。振兴以来,凤凰涅槃的 “辽老大” 又挺起了腰杆。

王玉文,一个工人的儿子,以其浓郁的 “工业情结”,拍摄了几十年的工业和产业工人,使辽宁工业摄影在中国摄影史上独树一帜。他的工业影像既深沉厚重,又不失浪漫和向上的力量。

冬泳,史春 摄

作品简介:

岁至三九,东北的极寒天气将冰面冻实,随风飘落的雪花更是幻化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每逢此刻,总有那么一群不畏严寒的冬泳爱好者凿冰破水、顶风冒雪,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水中游泳,用火热的体温对抗一世极寒。这其中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但更令人钦佩的是那些年逾古稀的老者。可以说,这些冬泳者是东北精神的文化表征。

守望千年,唐陵下,邓海 摄

作品简介:

2016 年 10 月 21 日,唐宣宗李忱-贞陵。

唐陵墓前的石雕、石马、石人各不相同,它们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文化,每一尊石雕背后都有一部动人的故事。唐帝十八陵葬地往往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机械无法使用。尽管如此一千三百年来,住在唐陵脚下的 “守陵人” 一直沿用最原始的方式从事农耕生产。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守望着千年唐陵。

窗口的帕比,高磊 摄

作品简介:

作品描绘了一名爱尔兰的小姑娘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

爱尔兰小姑娘 Poppy MacAuthur,14 岁。告别无忧的童年,青春叛逆期悄然而至。冬季的 Chamonix,英伦三岛的一些家庭聚集在这个法国小镇,Poppy 看着窗外打雪仗欢闹的人群,游离在 “我的世界” 和 “他们的世界” 之间。

新郎,胡武功 摄

作品简介:

1985 年初春,摄影师途经陕西省商州市麻街乡一个村庄时,看到一农家正在办喜事。摄影师屋前屋后转遍,发现他家境并不富裕,新房中连件像样的柜子或箱子都没有。亲友送来的贺礼,最值钱的是脸盆,热水瓶以及新郎身上披挂的印花被面。

拜堂是婚礼的高潮,一阵鞭炮声后,新郎先到堂前,新娘扭捏拖后。从新郎那夹杂着别味的一丝微笑中,体会到他既幸福又辛涩。他把这种矛盾纠结压在心底,清醒地面对现实,迎接未来。

功夫,李铁强 摄

收获,史志辉 摄

作品简介:

摄于缅甸曼德勒省老蒲甘市。

蓝天白云下,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小村庄,三五成群的人们在田间劳作。勤劳的人们用汗水装点着劳作的现场,摔稻、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心头。远处一头白牛在田间悠然吃草,犹如一幅定格了生命精彩的浓郁画面。

古老而原始的生产方式已不多见,终究会被现代化的农业所替代,但这画面留下的记忆与儿时的记忆融合,化成乡愁无法忘怀。

思想者到北京,王文澜 摄

作品简介:

1993 年 2 月 8 日,罗丹代表作《思想者》抵达中国美术馆,将在 2 月 15 日至 3 月 15 日在馆前广场展出,法国罗丹艺术大展同时在馆内开幕。百闻不如一见,当天慕名而来的文化界人士与艺术爱好者纷纷先睹为快,展览过程中引起全国各地罗丹仰慕者的极大热情与关注,成为轰动京城的一大盛事。

最后的沙漠守望者,申云峰 摄

作品简介:

在距离于田 240 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生活着一群近乎与世隔绝的人。1984 年被发现,1989 年政府在这里设立达里雅布依行政乡。

这里不通公路,他们每家每户养一群山羊,种一片胡杨,坚守着自己古老的生活方式,过着原始惬意的生活。2019 年,政府分几批将这里的老百姓搬迁到于田县附近的达里雅布依新村。

川戏排练厅,袁学军 摄

老弄堂里漫步,吴建斌 摄

作品简介:

2018 年 2 月 3 日,杨浦区济宁路。

当摄影师来到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弄堂,见到这些场景,听到许多故事,就知道这是生活的本来模样,是一曲曲生命的赞礼。于是他将在老弄堂里生活的居民作为记录的对象,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生活中自然、真实的一面。

假日海滩,王军 摄

作品简介:

作品摄于海口假日海滩海边。

中国油画大芬村,余海波 摄

作品简介:

作品创作于 2005 年,被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摄影师拍摄下了在深圳大芬油画村梵高画室里午睡中的画工,这里有属于 “月亮” 的浪漫理想,也有属于 “六便士” 的现实,在生活和艺术的夹缝之间,是俗世凡人的真实与动人。

1997 三峡巴东老城,李洁军 摄

作品简介:

摄于 1997 年 10 月三峡巴东县,图中是正在拆除的老城遗迹。

影像把三峡记忆从逝去的时光中剥离出来,从被大水淹没的水底打捞起来。河中行驶的那辆载满乘客的轮船,是一艘永远无法返航的船。

黄河流年,于德水 摄

作品简介:

2012 年拍摄于河南登封。

从 1980 年代起,于德水就在广阔的中原厚土之上专注于 “黄河和民族的根性关系” 的拍摄和探讨,思索着自然与生命的文化关系。因此被定位为 “中国摄影界最重要的影像学者之一”。

“我特别喜欢寇德卡和萨尔加多的照片对人性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表现。要知道,摄影能达到 ‘视觉的经典’ 还只是一个层面,由此能让人进入一个思辨的空间,才是影像更大魅力所在,这才是摄影其 ‘真实’ 表现的力量。”

道·道 02 号,王达军 摄

作品简介:

道教是地道的中国本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崇尚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讲求顺应天时、恬淡清净、长生久视。道教的养生方术与中国传统医学有密切联系,时至今日,依然浸润着中国百姓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

初夏清晨,浓雾笼罩着山顶上的白云观。雾中树林里,一位道人正在打自成一派的太极拳,姿态宛若行云流水、飘逸自如,好一派道骨仙风!

白马·昼,牛恒立 摄

作品简介:

岷山深处,白马河谷。山寨,榻板房,燕麦架,时光在这里仿佛停在了远古。这里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民族, 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万物生灵, 他们是古氐族的后裔, 他们就是白马人。

白马人,面具,粗犷又优雅的舞蹈,还有传唱了千年的敬酒歌谣——仿佛天籁,和风一起飘吟在山谷……于是,他们,还有我,进入了白马人的精神世界。

相机,本是因记录风情而来,眼前这一切,却让我在梦境般的游走中,冻结一个又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片段——它们不再叙说,也无法连续,它们成了我心中白马人的精神的记忆切片。

绕行者-加拿大玛德琳海豹岛,王建男 摄

作品简介:

2009 年 3 月,马德林纳岛,加拿大魁北克。

冰面上,一位科考人员绕过海豹母子坎坷前行。警觉的海豹母亲丝毫不退让,因为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学会逃生。

万人舞太极,于志新 摄

作品简介:

拍摄于 1998 年 10 月,北京市天安门广场。来自海内外的万名太极拳爱好者汇聚于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太极拳表演。

茅古斯系列——田野. 舞者,谢子龙 摄

作品简介:

谢子龙抢救性地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湘西最原始的舞蹈茅古斯。他经常深入湘西地区进行拍摄,他拍摄的茅古斯舞蹈,源自田野,散发着生命的原始质朴。他运用数字技术,把自己过去在湘西拍摄的壮美风景作为素材背景,重新演绎 “茅古斯”,大气磅礴,色彩辉煌,充满力量。

我们在这些影像中,感受到了茅古斯的悠远和土家人存立于天地中的浩然精神力量。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收藏计划”: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