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话叫响宜昌” 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征集公告
宜昌市人文厚重、资源富集、山川秀美、区位独特,是建设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旅游名城。宜昌是屈原昭君故里,蝉联四届 “全国文明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等,屈原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等文化资源在此汇聚,爱国、奉献、求索、团结、开放、包容等文化基因深植城市血脉。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宜昌特点、时代特征、全国知名、世界影响的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宜昌市知名度、美誉度和认知度,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联合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成立 “一句话叫响宜昌” 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征集组委会,面向全球发起 “一句话叫响宜昌” 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并向海内外进行传播推广。
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征集宜昌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入选宣传口号将广泛用于宣传片、公益广告、宣传报道、主题活动等各种载体和场合。
二、主办单位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
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 2021 年 10 月 15 日
四、征集要求
1. 主题鲜明。征集作品应紧扣宜昌市提出的 “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 等发展定位,凸显宜昌城市特点、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精髓,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宜昌精神风貌。
2. 富有创意。征集作品需文字简洁、词语精炼、朗朗上口,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便于记忆和传诵。
3. 语言精炼。每条字数在 16 字以内,并备注作品的创作思路、理念和含义(限 200 字以内)。
五、征集范围
面向全球范围公开征集,专业设计机构和个人均可参加。
六、奖项设置
1. 采用奖 1 个,奖金 10 万元人民币。
2. 入围奖 10 个,奖金各 2000 元人民币。
获奖作品有多名原创作者,奖金由作者均分;采用奖与入围奖不重复计算;若应征作品内容相同,以电子邮件首先到达者为准。为确保评审质量,经评审若本次征集中没有遴选出可采用的宣传标语,采用奖空缺;奖金为税前金额,个人所得税由获奖者自行交纳;获奖者需凭本人身份证领取奖金。
七、作品评审
征集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并邀请政府部门代表、相关媒体、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市民代表等共同座谈研讨,最终评选结果经主办方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八、投稿方式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投稿,可以个人、团体或单位名义应征投稿。
投稿方式采取电子稿件方式,以 word 文档在邮件附件中发送。邮件标题为:“一句话叫响宜昌” 活动应征作品。所有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yichang_citylogo@sina.com
联系人:李颖
联系电话:(027)68881242
九、特别声明
1. 入选作品的知识产权归组委会所有。
2. 若入选作品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情况,由此造成的全部责任由应征人自行承担,如已发放奖金将原额追回。
3. 组委会有权对入选作品进行发表、复制、修改、应用而无须征得应征者的同意,不再另付稿酬、奖励。
4. 本次活动不收取报名费,所有应征作品恕不退稿,请应征人自留底稿。
5. 投稿即视为同意本征集方案所有条款,本次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活动组委会。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一句话叫响宜昌” 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征集组委会
2021 年 9 月 15 日
附件:宜昌市简介
宜昌古称夷陵,因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得名,素以 “三峡门户,川鄂咽喉” 著称。清朝雍正年间改称 “宜昌”,取 “宜于昌盛” 之意。全市辖 5 县 3 市 5 区,国土面积 2.1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01.7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56.20 万人、乡村人口 145.56 万人,城镇化率 63.77%;户籍人口 389.90 万人;城区常住人口 160.47 万人。2019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4460.82 亿元,人均 GDP 超过 10 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40.78 亿元。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4261.42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9.97 亿元。
宜昌人文厚重,拥有 2400 多年历史,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的故里。三国时期的宜昌是魏蜀吴争夺的焦点之地,是著名的三国战场,相关文化遗址多达 80 余处。自古以来,宜昌备受文化名人青睐,留下了 “李白三过荆门山”、“杜甫留宴下牢溪”、“白居易命名三游洞”、“苏轼赋诗三游洞” 等故事。抗日战争时期,1938 年发生的宜昌大撤退,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命脉,被称为 “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1943 年发生的 “石牌岭保卫战”,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被誉为 “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宜昌资源富集,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是世界水电之都,境内已建成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 4 座大中型水电站,水电装机总容量超过 2700 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 88 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 51.2%、占湖北省的 62%。磷矿储量列全国八大磷矿区第 2 位,占湖北省保有储量的 46.5%。
宜昌山川秀美,是典型的山水风光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和建设中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拥有各类旅游资源 747 处,其中 5A 级景区 4 家,数量在地市级中仅次于苏州,2019 年接待游客 89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985 亿元。2020 年接待游客 7753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695 亿元,分别恢复到 2019 年的 87%、70%。宜昌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境内地貌复杂多样,高低相差悬殊,呈现 “七山二丘一平” 特征。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65.7%,境内长度大于 10 公里的河流 99 条。
宜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为 9.3:46.1:44.6。宜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 “茶都桔乡”,是中国传统三大红茶之一 “宜红茶” 的主要原产地,有 “宜昌蜜桔”、“秭归脐橙”、“清江椪柑”、“宜昌宜红”、“宜昌毛尖” 等区域品牌。宜昌目前有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等工业主导产业,正大力培育现代物流、文化旅游、航空航天、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上市公司达到 12 家,居全省同等城市首位。
宜昌区位优势独特,是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城市,长江流经市域 232 公里,焦柳、宜万、汉宜等铁路和沪蓉、沪渝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三峡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三峡综合运输体系、三峡现代物流中心、郑万高铁等正加快建设,已形成铁、水、公、空立体交通体系和完善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1876 年中英《烟台条约》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2017 年宜昌入选全国第三批自贸区。2021 年 3 月宜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
宜昌是建设中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旅游名城。宜昌蝉联四届 “全国文明城市”,两次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 “长安杯”,在湖北省率先进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等。
当前,宜昌正按照国家和湖北省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争当表率,从更广的范围集聚更高势能、打造更强功能、增添更大动能,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奋力实现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六大目标定位。
(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