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 “退役潮”,3 万次循环寿命的格力钛电池技术或成颠覆式技术

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 “退役潮”,3 万次循环寿命的格力钛电池技术或成颠覆式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步攀升,进入 2022 年,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迎来了 “退休浪潮”。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国内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 20 万吨,而在未来五年,数据将会高达 80 万吨。

有关从业人员表示,动力电池是消耗品,性能随着充电次数而衰减,当电池实际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 80% 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车辆,乘用车或许更短。

有报道称,一芬兰车主买了一辆 2012 年的国际著名品牌电动二手车,开了 1500 公里以后出现问题,经销商告诉车主对此无有任何办法只能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的费用至少是 2 万欧元,而这辆车二手市场价格只需 3.5 万欧元左右。因此,更换电池的高费用,让多数车主难以接受,也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一大痛点。

对环境污染同样不容忽视,专家表示一块 20 克的手机电池可使 1 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 50 年左右,体积更大的动力电池,如没有科学回收,将会造成巨大的生态环境灾难。

动力电池中含有中钴、锰、镍等重金属,不能自行降解。以锰为例,它将对空气、水、土壤等造成污染,当空气中锰超过 500 微克/立方米时,可造成锰中毒;如饮用含锰量较高的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会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出现震颤、智力衰退等中毒症状。而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产生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可能对环境带来更大的威胁。

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报废环节,退役电池如何处理,成为迫在眉睫的发展难题。工信部先后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曾表示,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退役下来的电池,既可能是能量载体,也可能造成沉重的环境负担,行业正在根源上,寻求一种颠覆式创新电池循环寿命的技术。

2020 年 10 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的《为资源续航:2030 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潜力研究报告》指出,到 2030 年全球乘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将面临总电量 463GWh 的大规模退役。为了缓解全球 “锂电池垃圾场” 的危机,瑞士 AGV 装备制造企业长期使用格力钛电池,作为其 AGV 智能小车的动力电池。

相关负责人表示,“动力电池的种类很多,但我们不希望制造更多的’ 废弃’ 电池,只有格力钛电池才能做到超低温多场景、长寿命低置换、快充电高效率,同时兼顾安全可靠!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显示,钛酸锂材料结构稳定,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锂离子嵌入和脱嵌不会造成晶型结构变化,被称为 “零应变材料”,这让电池安全性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在获 CNAS 认可资格的格力钛检测中心里,一组格力钛电池通过深度充放电循环测试超过 38000 次,实验数据显示,其衰减仅为 8%。

测算数据显示,北京公交最早使用的格力钛电池到目前已超过 7 年时间,其电量衰减率最大不到 5%,电池容量保持率仍在 95% 以上,解决了传统锂电池新能源公交车运营几年后电池衰减严重、无法满足全天运营、需增加成本更换电池等问题。

格力钛电池使用寿命高达 30 年,以一辆新能源车寿命 10 年计算,在车辆终止寿命后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格力钛电池还能继续应用于各大储能领域长达 20 年。也就是说,具有 30 年循环使用寿命特性的格力钛电池,不仅可首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庭、工业、轨道交通、军事储能等多个领域,即使是回收二次利用,仍有 “超长工龄”。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认为,纯电动车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发展大趋势,电池回收是节能环保一大课题,格力钛电池的 30 年长寿命周期和回收利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笔者认为,格力钛电池 “超长生命力” 的环境友好性能,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电池 “退役潮” 带来的生态危机,更具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是助力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好选择。

(推广)

来源:新华财经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新华社品牌工程 » 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 “退役潮”,3 万次循环寿命的格力钛电池技术或成颠覆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