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
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基因科技是当今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华大基因将科技创新与造福民生福祉紧密结合,为健康中国注入基因科技的力量。
“火眼金睛” 让病毒 “无处躲藏”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当务之急。“当时为解决检测通量不足问题,华大基因整合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和实验室运营经验,在武汉启动建设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提供大通量、工程化、自动化的筛查方案。” 党的十九大代表、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副总裁杜玉涛说,将实验室命名为 “火眼”,正是希望它能如 “火眼金睛” 般,让病毒 “无处躲藏”。

没想到的是,彼时仅仅为 “救火” 而诞生的 “火眼” 实验室,竟成了全球首个可以提供新冠疫情防控全套解决方案的项目。
经过一次次疫情考验的 “火眼” 实验室更新迭代,检测技术及模式愈发成熟。2020 年初,“火眼” 实验室在武汉的每日可检测样本量仅有 1 至 2 万,到了 2021 年 1 月河北石家庄暴发疫情时,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已突破百万。
“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全自动分杯处理系统等取代了人工,不仅降低实验人员感染风险,更极大提升检测效率。” 杜玉涛说,基因科技有能力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
创新研发惠及千万家庭
过去,人们一提到 “基因技术”,总有 “尖端科技,高枝难攀” 之感。这源于基因检测曾非常昂贵。“精准检测不是精英检测,科研的最高理想是普惠。” 杜玉涛说,华大基因在核心技术上的关键突破,使基因检测成本快速下降。基因检测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普惠的公共卫生事业赋能。

以宫颈癌早筛检测为例,过去,受检者要去医院做检查,取宫颈口的脱落细胞。医生靠显微镜观测来判断病变。因该技术检测通量小,操作不私密,一直没有推广起来。杜玉涛说,华大基因研发 “互联网+HPV 自取样” 模式使女性足不出户就能居家自取样,提高了大人群筛查效率及覆盖率。
在河南新乡,华大基因在 3 年内给约 60 万适龄女性完成了 HPV 筛查。“新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近 80%。这样的覆盖度和筛查成果,在世界上也属前列。” 杜玉涛说,截至 2021 年上半年,华大基因累计完成 HPV 基因检测 590 万例,形成了宫颈癌 “预筛诊保治” 的闭环模式。
基因检测的效能不止于此。在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华大基因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项目已在广东、河北、湖南等地大规模推广。“未来,基因检测技术将在疾病防控方面充分展现高效率、低成本、宽普惠的鲜明优势。” 杜玉涛说。
防大于治,公益筛查人人可及
地中海贫血症(简称 “地贫”)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患有重症地贫要终身输血,对家庭、社会的负担很大。

大规模地贫筛查是防控重症地贫最有效的方法。2022 年初,华大基因在广东韶关启动 “火眼” 地贫防治项目,为韶关市适龄目标人群免费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大筛查。曾承担新冠核酸检测任务的 “火眼” 实验室升级为地贫防治项目实验室。截至 2022 年 2 月底,华大基因韶关 “火眼” 实验室已对孕期夫妇、新生儿、学生等近 8 万适龄及风险人群开展采样工作。
“依靠自主创新降低基因检测技术成本,让基因技术普惠更多人群,是华大基因的初心。” 杜玉涛说,HPV 筛查、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未来均可借鉴 “火眼” 实验室的成功模式,让基因科技真正造福社会,人人可及。
(推广)
来源:半月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