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摄影的 “金名片”,来自发现 “美” 的丽水

这张摄影的 “金名片”,来自发现 “美” 的丽水

2021 丽水摄影节展览作品《从窗内望向我》茱莉亚·弗勒顿·巴顿(英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重要理念指导着丽水的实践,丽水的实践也影响着全国摄影艺术的发展。”2021 年 11 月 17 日,在 2021 丽水摄影节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的一番话,让我与丽水靠得更近。

2021 丽水摄影节以 “秀山丽水、美好生活” 为主题,由 9 大展区的 887 个展览和 30 多场专业交流活动组成。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71 家组织机构、8700 多名摄影人参加。如此巨大的规模,使得本届摄影节成为了全球摄影艺术交流的平台、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全民参与美好生活的展示平台。

1. 国际朋友圈

在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很多外国摄影人没有来到丽水,但并没有影响丽水 “国际朋友圈” 的交流和互动。展览方面,跟着丽水摄影节一起成长起来的策展团队承担了大部分国际策展的工作。他们从国际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入手,让我们看到了各国摄影家对于当下的观察、探索和思考。

新冠疫情来临,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无法逆转的改变。茱莉亚·弗勒顿·巴顿的《从窗内望向我》通过导演的拍摄手法演绎了疫情之下我们的生活,人们怅然若失地望着窗外荒凉的世界。他们的表情里有一种悲伤和失落感。观看这些图像,犹如我们跟随镜头和这些被隔离的人相遇,并且彼此沉默。

英格玛·比约恩·诺尔廷的《措施与中央》以电影般的结构,以及现实如剧场的场景中展开严谨叙事,据此探讨疫情背景下,未来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面临新的隔阂和挑战,以及人们面对曾经描绘出理想未来的不知所措。《绿化带》的作者黛西·诺伊斯则试图让自己沉浸在过去一年疫情严格封锁期间唯一可以接触的自然中——也就是社区周围的 “绿化带”,以此表达了与自然重新联系的渴望,也呈现了试图在城市环境中融入自然的艰难。

2021 年,第八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上榜作品——李舸《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未如当下般纠结且无路可退,它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更是摄影、电影等艺术中的焦点话题,英国 FORMAT 摄影节的《非/自然》与波特兰 Photolucida 摄影节的《人与自然》两个群展出色地呈现了当下各国摄影家对这一主题丰富多彩的探索。

《启程——耶鲁大学摄影系联展》呈现了耶鲁大学艺术学院 2021 届 10 位摄影艺术硕士毕业生的作品。策展人通过整个展览,展示摄影作为图像媒介的公共性与作为艺术作品所代表的个体性的兼容存在。

《回望历史、与时代同行——国际古典影像艺术邀请展》通过 29 位历史摄影师、30 位国际摄影师和 50 余位中国摄影师的手工影像作品呈现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对于历史和当下的观看和思考。这些不同技法、多元观点与广泛视野的手工影像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们活跃的艺术生命力,也呈现了自 19 世纪摄影术发明至今的各种影像呈现工艺、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创新及其作为媒介融入艺术创作的多元表现形式。这是对传统和历史的致敬。

丽水摄影博物馆

活动方面,2021 丽水摄影教育国际研讨会以 “后媒介时代的摄影教育” 为主题,通过梳理摄影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后媒介时代的摄影教育现状、挑战及发展方向。国际古典工艺影像中心在 2021 丽水摄影节期间落地丽水。

国际古典工艺影像中心成立仪式暨国际手工影像主题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2021 年丽水摄影节首次举办世界摄影大会工作会议,通过积极与国际摄联对接,让世界摄影大会成功落户丽水。举办首届国际自然环保摄影大赛,这是丽水首个国际性摄影大赛,也是丽水推介自然生态环境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成就的平台。

2. 创新无止境

2021 年丽水摄影节首次尝试推出画廊专区——万象 PHOTO 艺术博览会,共吸引了全国 20 家画廊参加展售,包括爱德华·韦斯顿、优素福·卡什、骆伯年、解海龙等 120 多位世界摄影大师和国内知名摄影艺术家的 400 多幅签名原作在博览会上展出销售。万象 PHOTO 艺术博览会是丽水在摄影产业化方面迈出的创新步伐,将对丽水摄影产业化产生深远影响。

在摄影节期间,有多幅作品实现了销售,参展画廊对本次博览会评价颇高,认为丽水为艺术摄影市场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收藏家钟维兴也对此次博览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次艺术博览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准,2021 年首次设置画廊展,极大丰富了丽水摄影这张 “金名片” 的内涵,也是丽水摄影不断走向国际的重要方式之一。”

摄影节工作人员正在布展中

“数字化” 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摄影展览、研讨活动的 “在线化升级” 是必不可少的。丽水摄影节在 “数字化”“在线化” 呈现方面一直在进行积极地尝试。2021 年 11 月 5 日 19 时,2021 丽水摄影节 “云展厅” 正式上线。“云展厅” 充分依托数字化成果,在内容设计、媒介呈现、互动体验、信息传播上拓展新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场景应用,并首次利用 3D 建模手段推出线上虚拟展厅结合 360VR 技术呈现令人身临其境的互动性虚拟参观环境。

观众可通过任意移动端的浏览器进入展厅,畅游虚拟环境,体验科技带来的全天候不闭馆的线上虚拟展厅。不仅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可以实时全方位观看多媒体影像作品,视角感受更广阔、展示内容更全面、细节体验更丰富,让观众足不出户获得良好的观展体验。与传统线上展厅不同,云展厅 3D 版添加了可交互的虚拟社区版块,实现摄影爱好者的文字、语音交流及直播功能。

充满摄影热情的丽水人。傅为新 摄

3. 生活的 “观察家”

“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的这句话,放在摄影人身上,在我看来最为贴切。摄影人用双眼与世界对视,用快门记录生活,让美好就此定格。

从 2004 年丽水摄影节品牌创立并发展至今,离不开一代代丽水本土摄影人的努力。丽水摄影人也通过丽水摄影节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可以说,丽水摄影节和丽水摄影人是相互成就的。

2021 年丽水摄影人推出的展览主题是《诗路山水——丽水摄影师作品联展》,策展人陈小波在策展语中这样写道:“这里是丽水,史书上经过几划几改也从未掀起太大波澜的地方,一条瓯江横过,几座苍山绵延,简简单单又生机无限。在这里,大自然悄无声息地孕育了一批 “观察家”。观察家们如繁星点点散落各处,他们是农民、是职员、是警察、是小老板……端起相机时,这些观察家成了摄影师、艺术家。”

在瓯江文苑《诗路山水》的展场,我偶遇了一位丽水的 “观察家” 於慧彪,他参展的作品是《看我 72 变》,以一个人身穿 72 套不同的婺剧服饰图片组成,彰显非遗戏曲魅力。十几年来,於慧彪踏入过 600 多个乡间村落,接触过 100 多个婺剧演出团队,拍摄了 2000 多场婺剧演出,结识了 700 多名婺剧从业成员,按下了 40 多万次快门,记录了 100 多万字的婺剧资料。他清楚地知道每个婺剧戏团的演出时间和地点。

他对婺剧的每一个剧目每一个桥段都如数家珍。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婺剧专家,他用自己热爱的摄影助力婺剧的推广和传承,更在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松阳老街,安详的旧时光。 孟晓军 摄(选自《绽放即美好——街拍中国·丽水第一回摄影展》)

2021 年,严志刚带着街拍中国项目第一次走进丽水,来自全国各地的 40 位街拍摄影师在丽水展开了为期 3 天的主题街拍活动,并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绽放即美好——街拍中国·丽水第一回摄影展》也如期布展完成。在展览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色生香、充满烟火气的丽水。或许是陌生的环境更能激发摄影人的灵感,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竭尽所能调动所有感官,在未知中寻找确定性,于纷杂中给现实以决定性一击。就像展览前言所写:“摄影,尤其是街头摄影,于我看来,迷恋于此的人们大多在于其不可预知的偶然性。即将绽放的那一刻,就是最美好的一刻。”

范顺赞凭借《家有儿女》获得了 2021 丽水摄影节艺术扶持基金专家推荐摄影师荣誉。他在前言中这样写到:“有过慌乱,有过迷茫,但很幸福,只要孩子一笑,全世界都温暖了!谢谢你们的到来!” 或许这就是他策划这个展览最大的动力。相信每个当过父母的人,看到展览,都会有几次会心的微笑,因为那是每个父母都经历过的生活,有些无奈,却又乐在其中。看完展览,杨延康表达了自己的赞叹:“艺术家的创作一定不能剥离生活,生活会给艺术更多的滋养,让艺术走得更远。《家有儿女》传递的是温暖的爱,这是艺术家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品。”

2021 丽水摄影节《家有儿女》展场。范顺赞 摄

2021 年,解海龙在丽水摄影节举办了他的个展《渴望·圆梦——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作品典藏展》,展览从解海龙 30 余年来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摄影作品中精选 38 幅展出。它们不仅成为中国纪实摄影史中的经典,又为希望工程公益事业深入人心提供了巨大推动力。主办方力图通过展览让观众能够较完整地感受到希望工程公益事业的发展,感受到中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进步,感受到摄影家解海龙的付出与成绩,也为观众提供一个思考纪实摄影功能、作用和力量的窗口。

华为 P50 系列万象新生影像馆,展出了《2021 丽水摄影节 “美好生活·幸福笑脸” HUAWEIP50 手机摄影展》,展览作品来自刚刚结束的 “美好生活·幸福笑脸” 影像征集活动。丽水本地摄影师王瑀的手机摄影作品《我家小麦》从 1800 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华为影像大咖奖。在展场我遇见了带着女儿小麦来参加分享活动的王瑀,在作品前,华为的工作人员为他和女儿又拍下了一张获奖作品中的同款照片。

2021 丽水摄影节 “美好生活·幸福笑脸”HUAWEI P50 手机摄影展览作品征集活动获奖摄影师王瑀和女儿小麦在展览现场

看着这一幕我陷入沉思,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无法脱离摄影而存在,而原本作为观察工具而存在的手机和相机也无可替代地承载了我们的寄托,呵护着我们的情感。林路策展的《何以为桂——广西影像十人作品展》获得了 2021 丽水摄影节艺术扶持基金优秀展览荣誉。展览所选出的 10 位广西摄影家的作品,让人看到了广西摄影在中国摄影版图上的个性化身姿。罗大卫策展的朱穗《万有引力之虹》,关注全球贸易大背景下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利用摄影作品层次错落的排布和编辑,带观众进入这个制造业样本及其大语境的凝视与思考。周梅生《山川典·草木纪》由释藤策展,一组黑白风景新作,充分运用虚与实、黑与白、方与圆、静与怒、刚与柔等多种语言和意象的矛盾冲突,来寻求与大自然中生命力量的对话和置换。

在丽水,我还遇见太多的摄影人,不论这次是以什么身份来到丽水,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和视角一直观察着、记录着、热爱着。

4. 一份属于小巷的影像档案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好的艺术是动人、共情的。全民摄影的今天,摄影作为大众文化,只有贴近群众、走进生活,生命力才更加鲜活。斑驳光影在不经意间与柴米油盐、袅袅炊烟融为一体,再单薄的照片走进了 “寻常百姓家”,也有了灵魂。这便是 “七条小巷美术馆” 给我的启示。

“七条小巷” 项目出版的《小巷画报》

“七条小巷” 艺术项目是丽水摄影节自 2017 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驻地艺术创作实践活动,由摄影师、策展人、浙江传媒学院美术馆馆长傅拥军领衔。该活动召集了全国各地摄影师在摄影节举办前夕,深入丽水刘祠堂背、桂山路、文昌路等七条小巷开展驻地创作,和当地居民发生紧密联系,让艺术与生活交融、学术与大众融合。经过 2017 年、2019 年连续两季集结,该活动已成为丽水摄影节的标志性品牌之一。

2021 年,“七条小巷” 驻地艺术项目第三季启动,傅拥军带着他的团队再次来到七条小巷,开展了新一轮的田野调查和影像创作,并在小巷里创建了一个真实的美术馆——七条小巷美术馆。

“七条小巷美术馆” 坐落在刘祠堂背尽头一幢叫 “二级站” 的 1970 年代建筑里。小楼里每一个房间分别展示着七条小巷驻地艺术项目 23 位队员和小巷居民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 “田野调查” 所得。这些都是小巷的影像档案留存,也是研究小巷美学、探索影像如何服务社区的艺术实践。

2021 年 10 月,第三季 “七条小巷” 在地艺术项目之 “小巷音乐会”。刘志豪 摄

获得了 2021 丽水摄影节艺术扶持基金专家推荐摄影师荣誉的谭秋民拍摄的《十年·刘祠堂背》是 “七条小巷美术馆” 的重要展览。这个展览的起源要追溯到 10 年前傅拥军发起的 “十年快拍一条路” 项目。最初 30 多位报名的摄影师中,只有谭秋民一人坚持拍摄了 10 年,而他选择拍摄的路正是丽水七条小巷之一的刘祠堂背。

本次七条小巷驻地艺术项目展恰巧放在了刘祠堂背,并且刘祠堂背今年也迎来了城市的有机更新,面临改建。这个展览,是这位摄影师与自己拍摄了十年的地方做一个告别。《十年·刘祠堂背》是摄影者对社会关怀所做的不懈努力,也是一座向平凡生活致敬的情感纪念碑。

2021 年 11 月,策展人傅拥军 ( 右) 和他的 “七条小巷美术馆”。谭秋民 摄

这是一份关于中国城市街巷长期纪实摄影项目的样本。傅拥军从 2017 年来到七条小巷开始驻地创作,小巷居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积极配合,再到后来的主动参与,他们对摄影从逐渐接受变成了爱。詹奶奶凭借自己超强的收纳能力,参与到了 “七条小巷美术馆” 所展出的《收拾收拾》的策展工作中;油菜锅店老板吴兆龙也在自家的餐厅开了个人摄影展,让 “庆元油菜锅” 店成为 “七条小巷美术馆” 的第 36 个展厅。

进入 “后疫情时代”,融入 “全媒体格局”,科技的进步给摄影带来太多的改变:数量激增、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然而,不管如何改变,摄影作为一种表达生活的方式依旧记录和陪伴着我们。我总会不经意止步,止步于 “七条小巷”,驻足于眼角眉梢,流连在秀山丽水……艺术因为有爱而有魂,摄影因为有情而动人。这大概就是这次丽水摄影节给我的感受:秀山丽水本生情,炊烟几分抚人心。

文/刘校举

责任编辑/刘欣

本文原刊载于《摄影世界》2022 年 3 月刊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这张摄影的 “金名片”,来自发现 “美” 的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