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去年,云南野生象群北巡的影像在网上引起火热关注。象群一路向北游走,大家跟随着它们的脚步,从象群的团结互助中感受到治愈的力量。

最终,野生象群在政府和民众一路精心管护和引导下,平安南归。这个保护濒危亚洲象的故事,温暖了很多人。
说到这里,想必有些网友会问:
中国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呢?
在云南!
因为云南的物种资源
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丰富了!!!
小课堂划重点啦:
1、云南多样性的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多样的生物种类,茂密的森林及植物种类繁多,又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
2、被称为 “动植物王国” 的云南,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4.1%,却拥有全国大部分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种类,各类群的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一半。
3、被国家列为一、二级的保护动物和濒危物种,云南占一半以上。
4、云南也是我国发现新物种最多的地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隔一两周,你就能看到或听到云南又有新物种发表。
亚洲象、滇金丝猴、小熊猫、犀鸟、绿孔雀等上百种保护动物,栖息于哀牢山、大理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等 1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在此和谐相处,形成天人合一的保护网,隐秘的角落里也许还有不曾被发现的 “小可爱”。
这不,正在火热征集的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中,就有不少 “小可爱” 的身影。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目前,“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持续进行中,期待在你的照片中看到更多云南的 “神奇动物”。
七彩云南,“象” 往之地。2021 年,云南野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诠释了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云南智慧和云南方案。云南,在许多人眼里,有 “象” 往的生活,也有 “象” 往的生态。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依托新华社平台及技术优势,发挥集聚联动作用,联合《摄影世界》杂志社,携手新华社 “现场云”、新浪、抖音等平台,共同发起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第二季 “象往的生活”,用影像与融媒体作品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表现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取得的成绩与硕果。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
承办单位: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云南中心、
《摄影世界》杂志社
联合平台:新浪新闻、抖音
征稿主题
云南为什么值得人们如此向往?“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第二季以 “象往的生活” 为主题,全面征集反映云南省风光、风情、风物、风尚、人文风俗等方面的摄影作品和短视频作品。

征稿时间
(一)“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第二季之 “象往的生活” 篇,征稿时间为即日起至 2022 年 5 月 1 日。
(二)作品评选:2022 年 5 月至 6 月。
(三)评选结果公布:2022 年 6 月至 7 月。
投稿方式
(一)摄影作品类
1. 投稿渠道
渠道一:在摄影世界官网(www.photoworld.com.cn)的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专题页面中根据提示上传作品。
渠道二:登录 “千途” App、在首页找到 “赛事”,点击进入后在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页面投稿。请按要求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主办单位保证不公开或泄露投稿个人非公开信息。
渠道三:识别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投稿。
渠道四:登录 “手机影像” 小程序、中艺网校网站(https://www.zyedu.com/)的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全国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专题页面投稿。
2. 技术规格
投稿作品为 JPG 格式,图片统一处理为长边 1600-2000 像素,文件大小控制在 2M 以内。拍摄设备手机、相机不限;黑白、彩色照片均可。投稿者上传作品数量不限;单幅、组照均可;组照每组限 4-8 幅照片组成。
(二)短视频作品类
1. 投稿渠道
个人或机构在新浪微博、抖音平台自有账号下,添加 #象往之地光影云南 #话题标签发布作品,即为参赛。
2. 技术规格
作品时长不得超过 3 分钟(含片头、片尾),全画幅,横屏、竖屏不限,可选择高清摄像机、相机、手机等不同设备进行拍摄。

奖项设置
此次活动优秀作品将在新华社旗下平台同步传播。获奖作者及获奖单位可获得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与《摄影世界》杂志社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在《摄影世界》杂志选登,并择优到国内重要摄影节、影会展出。
(一)摄影作品类:115 件
“象往的生活” 创意奖
特级收藏作品:1 件,稿酬人民币 10000 元。
佳作收藏作品:3 件,稿酬各人民币 6000 元。
优质收藏作品:6 件,稿酬各人民币 3000 元。
优秀作品:105 件,稿酬各人民币 100 元。
(二)短视频作品类:115 名
“象往的生活” 创意奖
一等奖:1 名,稿酬人民币 10000 元。
二等奖:3 名,稿酬各人民币 6000 元。
三等奖:6 名,稿酬各人民币 3000 元。
优秀作品:105 名,稿酬各人民币 100 元。

投稿要求
1. 投稿作品必须拍摄于云南省。
2. 投稿作品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或盗用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或机构知识产权。若作品侵犯著作权等有关法规,主办方将有权作无效处理,所涉法律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
3. 活动主办方有权在著作权存续期内,以复制、发行、展览、放映、信息网络传播、汇编等方式使用获奖作品,并可不再支付报酬。
4. 投稿者应保证投送的作品为原创,并对该作品的整体及组成部分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投稿者还应保证其所投送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5. 对于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一经发现将立即取消获奖资格。“妨害公序良俗的作品及行为” 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严重误导公众认知、具有欺诈性质等一切违反法律、道德、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情形。
6. 不符合本征稿启事规定的,不能参选;已获奖的,将取消资格;主办单位有权收回作品稿酬、荣誉证书等,并通报。
7. 该活动不收参加费,不退稿。
8. 主办方将统一调取获奖摄影作品的大尺寸数字文件(JPG 最高格式压缩文件相机作品不低于 5 MB、手机作品不低于 2 MB)。投稿者在接到通知后请务必将数字文件(胶片拍摄的请扫描底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办方提交,逾期不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9. 本征稿启事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其已同意本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

评选办法
“短视频作品类”(包括直播类)获奖作品将根据云南省融媒体传播力评价课题组的评价维度对短视频作品在发布平台上的点赞、转发、评论、阅读等数据,结合作品的题材内容、拍摄与剪辑水平、完整性、表现力、创新与突破等评出。
“摄影作品类” 获奖作品由全国影像行业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团,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