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高粱的乡村产业振兴之旅

一粒高粱的乡村产业振兴之旅

九月秋风正飒爽,高粱熟来红满天。

红红火火,正是罗启勇等农户对日子的盼头。

海拔 1100 米以上的高粱红了

进村山路旁的高粱

这是罗启勇种植高粱的第六个年头。2017 年,由于三个孩子都外出打工或求学了,此前一直种植烤烟的罗启勇面临家庭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正巧村里在推行 “企业+政府+基地+合作社或农户” 的合作模式。综合考虑后,罗启勇加入种植队伍,成为村里参与订单高粱农业的先行者。

“高粱好养活又省心。” 罗启勇说。有了他的带头示范,不少村民陆续将主要种植作物从烤烟改为高粱。与茅台与合作社每年都会在村里组织一两次面对农户的专题培训。以茅台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其专门建立了酒用高粱种植科普基地,每年培训高粱种植技术 300 余(次)、15000 余人(次)。而高粱种植质量的检测也是茅台重点关注的议题。

茅台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粱种子库(局部)

用发展思维读懂农村

勤劳质朴的贵州农民在山地农业、特色农业上下足了工夫。粒小、皮厚、扁圆、耐干的高粱就像为这片土地量身定制一般,种植历史悠久。《贵州通志》就有记载:“按黔省所产之酒,以仁怀茅台村之高粱最佳。”

据了解,1986 年,仁怀县设立高粱基地用以筛选高粱品种。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特矮秆高粱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茅台酒的酿造品种。2008 年,用特矮秆高粱和小红缨子高粱杂交出的红缨子糯高粱,成为酿造茅台酒的优质原料,也成为唯一指定的高粱品种。

如今罗启勇等农户所种植的正是红缨子糯高粱。也许只有耐蒸煮、耐翻造的红缨子糯高粱,才经得起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考验,成就一杯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 的茅台酒。

农户们选择为茅台种植高粱,恰是用 “脚” 投出来的票。从 2002 年的 2.0 元/公斤到 2022 年的 11.2 元/公斤,茅台酒用高粱收购价不断提升,20 年间增长了 5.6 倍,且远远高于普通高粱的价格。

正如农户们所公认的:“成本只有劳动力。” 因为从 2019 年开始,茅台为每亩高粱地免费配送 100 公斤有机肥和 1 斤红缨子糯高粱种子;2021 年起,配送有机肥每亩增加到 150 公斤。经济投入少,销路还不用愁,这对农户而言很重要。而在山路多的贵州,稳定地连年种植高粱更显得划算,交售时去就近的粮站,光是运费这一项就能节省一笔开支。

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涌向更发达城市的现状依然普遍的当下,在田兴村等地发展高粱种植,无疑能让愿意留下来的青年 “有所种、有所依”,也能让返乡者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厚植三农绿色沃土

为了详细、科学又明确地指导农户种植高粱,《原料基地适用技术手册》等培训资料应运而生。如今高粱交售质量的标准,不少农户都熟记于心。

为了保证优质高粱的来源,茅台在仁怀市及毗邻地区建设高粱基地,酿酒所用的高粱全部来源于此。每年,有关部门都会对高粱基地进行全面检查,对基地环境和高粱进行采样检测。

罗启勇等农户都晓得要用有机肥,因为 “它是从酒糟里来的,用了能减少对土地的伤害”。在他们看来,高粱全身都是宝,除了高粱粒外,剥籽的高粱穗可以做扫帚,秸秆还可以卖给饲料厂。物尽其用,正是农户们勤俭持家之道。

高粱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 “企业+政府+基地+合作社或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好水、好土、好高粱,才能酿造纯正的茅台酒,才能保障高粱农户的长远收益,才能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孕育丰沃的水土之源、打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

从 2017 年至今,伴随着高粱一年又一年的收成,罗启勇的三个孩子有的成了家、有的顺利完成学业、有的学得一技傍身,他深深感受到肩上的担子变轻了。罗修平则将卖高粱攒下的钱给儿子投资做生意、为家里添置新家电,他感慨道:“我想一直种下去。”

高粱作为酱酒生产和酿造的主要原料,可以成为贵州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指出,“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田间高粱穗垂头

近几年,赤水河领域的茅台等高端白酒 “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漂洋过海、声名远播。酒企们需要更多的高粱和更稳定的产能,进而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以工业反哺农业”,推动高粱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从而推动白酒的产区化。目前,高粱产业成为仁怀市农业产业的主导产业,该市探索出了 “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 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也发展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作为白酒行业的领头羊企业,茅台在仁怀市、习水县、金沙县、播州区、汇川区等五县、市、区规划建设了 98 万亩茅台酒用高粱基地,年产能二十多万吨,每年带动近 15 万农户实现增收。

村民喜迎丰收

高粱种植的背后,稳定的合作模式给农户带来了安心,保质的种植方式给农户带来了信心,可观的交售收入给农户带来了开心。

(推广)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新华社品牌工程 » 一粒高粱的乡村产业振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