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十杰:吕廷川
华不注
摄影并文/吕廷川
在济南城东北、黄河的南岸,有一座孤山名曰华不注山。此山为泰山北麓遗脉,虽然海拔仅有 197 米,但因位于低洼的平原,尤显险峻峭拔。山名 “华不(fū夫)注” 最早见于《左传》:“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记载的是公元前 589 年齐晋 “鞍之战” 爆发,齐顷公战败,晋军追杀,绕着华不注山跑了三圈。“华不注” 三字源自《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华” 同 “花”,“鄂不” 是 “萼丕” 的借字,即 “萼跗”,花蒂。“华不注” 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就是说像立于水中的花骨朵。
历史上的华不注山一直是文人墨客登临和歌咏的对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其描述为:“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唐天宝三年(公元 745 年),李白与杜甫同游齐州(今济南市)。李白泛舟鹊山湖,登临华不注,写下名篇《古风·二十》:“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五百多年后的元贞元年(公元 1295 年),曾在济南为官的元代画家赵孟頫回到故乡浙江湖州,为好友周密绘制了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描绘了华不注山和鹊山及其周边渔耕农作的田园秋景。
清代以前,华不注山一直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进入现代以来,随着华不注山下的湖水逐渐干涸,这一名山也逐渐沉寂下来。一直以来,华不注山周围村舍俨然,大片农田中残存着零星的水塘,偶尔会有水鸟掠过荒芜的芦苇丛。2013 年,济南市启动了华山(华不注简称)片区的建设序幕。根据规划设计将环绕华不注山挖掘数千亩的华山湖,打造集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于一体的济南新地标。从原始的乡村风貌到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再到城市公园的建成开放,这些照片记录了近十年以来华不注山周围风景的变迁。
山没有变,而山下的人事物在变。与《鹊华秋色图》画作不同,《华不注》没有营造优美的景色,而是以灰调浸染画面,抒情有度,如同提琴的慢度,具有独特的气质,呈现此时的风景。《华不注》的每一幅画面的背景都有这座山,这山一统着各种景象并让图式成立。华不注山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它让照片拥有了灵魂、富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