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十杰:许佳慧

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十杰:许佳慧

距离

摄影并文/许佳慧

《距离》是我这个异乡人借助上海这座城市,运用 “心理模型” 理论创作的作品。
“心理模型(Mental Modal)” 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肯尼思·克雷克(Kenneth Craik)于 1943 年在其《解释的本质》一书中提出的。之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约翰逊-莱尔德教授(Johnson-Laird)对 “心理模型” 进一步定义:“心理模型是对世界的一种表征,这种表征被假定为是人类推理的基础;它是某种可能性为真值的表征,并且只要可能就会有一个具有图像性的结构;各种复杂系统都是在长时记忆中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 基于 “心理模型” 理论,再观摄影的特质也基本对应的上。“心理模型” 如同摄影的影子或是说摄影就是解释 “心理模型” 理论最典型最直观的一种媒介。摄影所创造的图像是某一特定空间的二维化心理模型,虽然它受限于创造者个体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但摄影给予了 “心理模型” 这一抽象概念一个看得见的轮廓。《距离》如是。

距离 01
距离 02
距离 03
距离 04
距离 05
距离 06
距离 07
距离 08
距离 09
距离 10
距离 11
距离 12
距离 13
006
距离 14

评委评语:
关于一座城市,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看方式,也因为不同的距离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美感。当年像杜塞尔多夫学派或新客观主义摄影的大师们,曾经就以类型学的模式观看过一座又一座城市。此一开始在中国少人问津,时至今日,我们也很难在城市风景的拍摄空间,看到卓有成就的中国摄影类似的风格。
然而这一次,许佳慧借助上海这座城市,建造了城市类型学的 “心理模型”,以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方式进行 “自我反思、观者反思与沟通”。就表现手段而言,严谨中有着某种疏离,孤寂中带着一些激情,从而让一座城市的风景,变成了 “某一特定空间的二维化心理模型”,让城市风景的维度,拓展了哪怕是些许可能的边界,进而引观众进入想象的空间,在迷惑中思考,在徘徊中驻足,一点一点将 “创造者个体和外部客观世界” 融入自己的心理范畴,在保持足够的 “距离” 之后,又无限接近这座城市的内核。
当然,许佳慧还是用她独特的视觉凝聚力和干预的力量,使她对视觉的再现达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至于是否要给它贴上一个杜塞尔多夫学派的标签,我想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的认知——我们太习惯于用一个简单的符号或标签来展示一个城市的某种可能——从而强调了一座城市的错综复杂和其力量感。——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展评委)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影像 » 摄影奖项 » 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十杰:许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