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乡村振兴的 “强、美、富”

厦门同安:乡村振兴的 “强、美、富”

同安区位于厦门市北部、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同安区积极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 “三农” 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强”,乡村产业提速发展

作为厦门农村面积最大、农业占比最重、乡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安区历来是厦门 “三农” 主战场,如今更是乡村振兴工作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安区扎实做好 “三农” 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座座昔日不起眼的小村庄争相嬗变,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厦门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及附近的白交祠村是闽南地区久负盛名的茶叶产地。(夏海滨 摄于白交祠村)
新采摘下来的茶叶只能叫茶青,而要把茶青变为可饮用的茶叶,还需要多道工序。(张亚红 摄于军营村)

同安区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培育百利、银祥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5 家。打造 “一村一品” 专业村 22 个,其中国家、省级示范村 6 个,获评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同安百利种苗基地为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技术,推广 “良种+良法” 的种植模式,是我国南方首屈一指的蔬菜种苗企业。(夏海滨 摄于百利种苗基地)

同安区依托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做强做优做大现代种苗业、智能设施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十年来,共建成设施大棚 6454.03 亩,引进傲龙等 80 个现代农业招商项目,累计投资超百亿。

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传统酱油酿造晒场。总面积达 4.4 万平方米,传统酱缸 59999 个。(陈炳钦 摄于古龙酱文化园)
拥有 “同安红” 等 400 多个品种的古坑村三角梅基地,是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挂牌的首个三角梅基地。(夏海滨 摄于古坑村)

“农村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同安区全力强化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汀溪水库饮用水源及国省控断面水质实现 100% 达标,被授予 “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区”。

汀溪水库库容超过 6000 万立方米,是同安和翔安两个区 60 多万市民的生命水源。(吴稳水 摄于汀溪水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宽了,村民的出行便利了,游客、商贩也纷至沓来。(陈克诚 摄于同安区石浔路)
位于厦门西北边界的淡溪村,被驴友评为具有 “布达拉神韵” 的小山村。(黄婉芬 摄于莲花镇淡溪村)

同安区推出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出 “党建军营”“花漾古坑”“休闲顶村” 等一批可学习、易推广、能复制的试点样板村,涌现出 1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5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 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2021 年 “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 评价结果,同安跻身综合排名前十,是厦门市唯一入选区。2023 年,同安区被认定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

“厦门离天空最近的村子” 白交祠村因常年云雾缭绕,风景梦幻,被誉为 “云雾避暑山庄”。(林芳流 摄于白交祠村)
同安汀溪镇造水村的樱花,是摄影师们追逐拍摄的美景。(余根深 摄于造水村)
溪水潺潺,绿意环绕的新乡村吸引了不少骑行者的到来,感受乡间最质朴的宁静。(陈晓映 摄于五显镇明溪村)

“农民富”,培育新型农民致富增收

同安区建立健全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 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位于同安莲花镇的福建省首个农、光、旅三产融合项目,每年可以提供约 1200 万千瓦时清洁电力。(夏海滨 摄于莲花光伏基地)

同安区莲花镇茶叶年产量超过 6000 吨,主要集中在军营、白交祠、西坑、小坪等村,茶叶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茶叶是高山各村的支柱性产业,也是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蒋东亮 摄于茶厂)

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同安区集约高效开发集体发展用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民长远利益,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引领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让村民生活更幸福。(曾秀琴 摄于汀溪镇堤内村)
在同安区莲花镇锦仔山生态园的七彩乐园,孩子们正在嬉戏。(余根深 摄于莲花镇锦仔山)
迎着深秋暖洋洋的太阳,四代同堂、其乐融融。(余根深 摄于祥平街道溪林村)

视频制作/中共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融媒体中心

摄影作品来源/同安区摄影协会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厦门同安:乡村振兴的 “强、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