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守正创新,绽放非遗华彩

厦门同安:守正创新,绽放非遗华彩

近年来,同安区不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的联结点,守正创新,让非遗 “走出来,活起来”,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首屈一指

无论是非遗代表项目的数量还是类型多样性,同安区均居于全市前列,充分体现了同安区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特色的地方风情。

目前,同安区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 项(南音、送王船,同安区拥有市级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项(歌仔戏、厦门漆线雕技艺,同安区拥有市级保护单位)。

同安非遗 “南音”。王莹莹 摄
同安非遗吕厝 “送王船”。夏海滨 摄
“送王船” 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台湾地区与东南亚沿海地区的民俗活动,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于 2020 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安吕厝是 “送王船” 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区域,迄今已举办过 152 届 “送王船” 文化节。夏海滨 摄

同安区还拥有莲花褒歌、车鼓弄、锡雕等省级非遗项目 15 项、市级非遗项目 11 项、区级非遗项目 13 项;省级传承人 12 名,市级传承人 13 名,区级传承人 21 名。

同安非遗” 莲花褒歌 “。余根深 摄
同安非遗 “车鼓弄”。洪祖溢 摄
同安非遗锡雕。余根深 摄

传承发扬

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非遗资源,同安区一直重视对于它们的保护、传承,通过出台一系列非遗相关规章制度、建设民俗文化基地、培养非遗传承人等方式,让非遗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安非遗 “火鼎公婆”。陈育萍 摄
同安非遗 “马队迎王”。夏海滨 摄
同安非遗 “潘涂接龟”。夏海滨 摄

除此之外,同安区还注重于让非遗 “活起来”,依托传统节庆日打造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元宵节莲花褒歌比赛、闽台送王船文化节等),并定期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文化进公园进校园等覆盖全区的文化活动,使非遗文化更深入百姓生活,真正实现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同安端午节的赛龙舟活动。张亚红 摄
同安金光湖火把节。吴稳水 摄
同安乡村踏火节。吴稳水 摄

守正创新

如何发挥、利用好非遗资源?同安区给出的答案是,“守正创新”。守正,即是提取传统工艺中的技艺精髓与优秀的精神品质;创新,即是将传统工艺结合当代的新科技、新业态,对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产品形态进行优化升级,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同安非遗漆线雕。夏海滨 摄
同安非遗漆线雕。颜敬伦 摄
同安非遗古龙酱晾晒场。王丛民 摄

非遗走进群众之中,永葆青春活力;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绽放动人华彩。同安秉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的工作方针,对非遗资源进行了继承与发扬,打造出一张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

国际友人在体验同安薄饼非遗技艺。蔡福钏 摄
《上妆》吴稳水 摄
《颂缸》叶声传 摄

视频制作/中共同安区委宣传部、同安区融媒体中心

摄影作品来源/同安区文联、同安区摄影协会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厦门同安:守正创新,绽放非遗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