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山这十年——绿水青山带笑颜(2)
美食,舌尖上的中国。兴山以美食为媒,精耕于山水,精做于山水,培育出 “高山蔬菜”“高山冷水米”“高山烟叶”“高山核桃” 等生态农业的新品牌。

“薄皮辣椒”,成为试验区高山蔬菜的主打品种。2022 年榛子乡发展蔬菜 2 万亩,销售金额超 1.5 亿元,亩平收入超 7500 元。“榛子薄皮辣椒” 登上央视 “走进县城看发展” 栏目,建设 “六有” 合作社 20 家、“六有” 家庭农场 15 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蔬菜生产全产业链初步形成。该试验区生产的 “芜湖辣椒” 成为安徽、江苏和上海市场的抢手货。





“甜玉米”,与辣椒套种,不仅提高了高山蔬菜的品质,还找到了高山粮食的优产路径。试验区甜玉米种植稳定 6000 亩,共 600 万斤。黄粮镇地处海拔 800 至 1500 米的半高山,其稀有的高山冷水地理特性,从古至今盛产优质高山冷水米。在县镇的大力支持下,兴山四月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 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 “以示范点带动示范区,以示范区带动主产区,以主产区带动全县” 的示范带动模式和 2.5—3 元/斤稻谷保底回收价,以销定产产业发展模式来推动香米产业的发展。截至 2022 年,公司自主经营管理的香稻核心示范区面积 207 亩,带动全县四个乡镇种植黄粮香米 3000 余亩(其中黄粮种植 2000 余亩),年产稻谷 300 余万斤,出产优质香米 150 余万斤。全县稻谷收购价格也由 1.5 元/斤左右,增长到 2.5—3 元/斤,普通成品香米价格也由原来的 3.5 元/斤左右提高到了 7 元/斤以上,稻农亩均增收 1000 元—1500 元,全县 1000 余户稻农年均增收 1000 余万元,户均增收 4000 余元。







“兴山烟叶”,奠定了高山实现脱贫致富第一个优势产业。1985 年兴山开始试种烤烟,1987 年在全省烤烟质量评比大会上获得第二名;2005 年在全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质量评价上获得第五名(国内排名第三),省内行业提出 “外学三明、内学兴山” 的口号;2010 年全省现代烟草农业现场会在兴山召开。2018 年以来,兴山不断强化烟叶政策保障、专业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 “基本烟田保育化、职业烟农技能化、设施配套高效化”,在粮烟菜三业融合发展、烟菜轮作种植、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化解 “在哪里种烟、谁来种烟、怎样种好烟” 难题上交出了 “兴山答案”。2022 年,全县 19 个种烟村、722 户烟农,种植烤烟 2.55 万亩(增长 21.9%),收购烟叶 6.05 万担(增长),烟农总收入 1.04 亿元,户均售烟收入 14.4 万元,亩平收入 4080 元,实现烟叶税 2123.93 万元。榛子乡建成和平、板庙两个行业烟区产业综合体,通过实施育苗棚综合利用、烤房屋顶光伏发电、烟粮菜轮作、专业服务增收等项目,支持建设生物质颗粒厂、饼肥厂,引导烟农开办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园等方式,帮助烟农多元增收致富。2022 年,榛子乡种植烟叶 1.16 万亩,产量 2.8 万担,售烟收入 6000 万元,户均收入 16 万元。2022 年全省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兴山召开。





“兴山核桃”,兴山为子孙打造的绿色产业。自 2008 年兴山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以来,黄粮镇新发展核桃园 2.4 万亩,定植核桃苗木近 60 万株,张家河流域建立了 “万亩核桃示范基地” 一个。2017 至 2020 年实施核桃精品果园项目建设 1534 亩(界牌垭 785 亩,水磨溪村 584 亩,店子村 265 亩),2021 年实施核桃精品果园巩固提升项目 1000 亩(界牌垭 600 亩,水磨溪村 400 亩)。经调查统计,全镇现有核桃 230084 株,折面积 11504.2 亩。近年,该镇通过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建设精品果园和高接换优等,2022 年实现产量 3148 吨,为半高山农民绿色增收探索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摄影并文/李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