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山这十年——绿水青山带笑颜(3)
文化,自然与生命的结晶。兴山以人文为媒,师法于山水,造化于山水,形成人人参与传播 “两山” 理念,人人动手践行 “两山” 理念生态实践的新气象。

试验区各乡镇、各企业勇于开拓创新,以改革引领发展,以行动破解难题,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始终处在全县的前列,通过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带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黄粮镇水磨溪村是宜兴高铁穿山隧道的建设地,如何同步恢复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该村通过搭建以村党组织为主轴、村民小组为主导、屋场院落为主体的三级治理架构,汇集治理微力量、开展民生微服务、推进院落微治理的 “三级三微” 工作法,确立了在修复区发展油茶种植的规划,由在外企业家投资,村民土地入股,村集体协调服务,流转低效林地 800 亩进行耕整。目前,已在冬季前定植茶树 200 亩,预计于明年秋季前全部种植完毕。村集体每年可收入土地租金 8 万元,同时以亩均 100 元的固定分红形式增加村民收入,企业可实现亩均 5000 元的经济收益。



试验区各乡镇、各企业通过生态文明品牌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验区自觉担起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破题探路、先行示范的重大使命,先后被赋予 “华中避暑康养第一镇,国家、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国际化生态田园养生高地” 的发展定位。“朝天吼”“昭君原野”“云栖谷” 树立了各有特色的生态品牌。榛子乡和平村、板庙村的高山田园,黄粮镇火石岭村的航空小镇,水月寺镇晒谷坪村的古树田画、马粮坪村的茶山民宿等和美乡村声名远扬。







今日兴山,绿水绕青山,金山连银山。兴山对 “两山理论” 实践路径的探索,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可持续,生态产业更加多元融合,绿色产业、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摄影并文/李亚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