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照片丨国社之镜·世纪光影——图片里的中国 ⑤

读照片丨国社之镜·世纪光影——图片里的中国 ⑤


富民厚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千年梦想,百年梦圆。如今,以造福人民为初心的中国共产党,正带领 14 亿多人民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1949 年 10 月 11 日,儿童在辽宁抚顺人民体育大会上参加吃梨竞走比赛。新华社记者 李九龄 摄

点评:精彩捕捉孩子们身姿各异的生动瞬间。

北京体育学校的学生练习高台跳水。(1971 年 12 月 4 日发)新华社发

点评:画面视觉层次丰富,主次关系明确,是反映群众体育运动的佳作。

1978 年 3 月,北京清华大学 1977 级新生在阶梯教室上课。新华社记者 顾德华 摄

点评:高考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的珍贵影像,排列整齐的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力。

2017 年 7 月 25 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合村 10 岁的蒙玉强(左)和 11 岁的堂哥蒙玉涛坐在七百弄的最高峰上。他们都希望能通过学习知识走出大山。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点评:人物表情富于感染力,拍摄环境独特且具有象征意味。

1974 年 8 月 29 日,河南兰考县赤脚医生曹利民(前)与村民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陆轲 摄

点评:赤脚医生憨厚朴实的微笑勾勒出令人难忘的时代记忆。

2019 年 1 月 13 日, 云南贡山县丙中洛镇 “背篓医生” 管延萍(左)与同事走在进村的山路上。 新华社记者 张加扬 摄

点评:主体人物表情生动,身姿富于表现力,环境信息明确,人物目光形成视觉引导,给观者以想象空间。

四川彭县致和公社社员陈开方(右)买了一台电视机。(1980 年 2 月 11 日发)新华社记者 张雅心 摄

点评:围观者朴素好奇的表情很动人,时代生活的小小切片获得真诚表现。

1996 年 2 月 13 日,辽宁沈阳一家养老院收到爱心企业捐赠的彩电。新华社记者 李永宏 摄

点评:主体人物神情喜悦而真诚,触动观者内心。

2022 年 3 月 8 日,在河北石家庄长安区一家服饰馆,当地中老年模特队的一名队员在试装。新华社发(许建园 摄)

点评:画面色彩亮丽,主体人物的表情状态很有代入感。

2024 年 3 月 12 日,患有先天性视力障碍的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在北京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手摸盲文版结婚誓词,准备宣誓。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点评:表现残疾人喜结良缘的感性瞬间,对人物手部细节和盲文版结婚誓词的突出处理精准表达主题,温暖动人。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读照片丨国社之镜·世纪光影——图片里的中国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