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更智能,摄影师的思考也更重要——我的亚冬会摄影心得

相机更智能,摄影师的思考也更重要——我的亚冬会摄影心得

2025 年 2 月 12 日,第九届亚冬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进行。中国组合王瑀晨/朱磊以 143.76 分的总成绩排名第五。图为,王瑀晨(上)、朱磊在比赛中。魏征 摄

2025 年,哈尔滨迎来了第二次承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机会,上一届还是 1996 年的第三届亚冬会。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亚冬会申办到开幕仅用了大约 18 个月时间,这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综合性赛事来说,显然是极大的挑战。从冰雪场地建设、运动员组织、赛事运行到媒体保障、交通餐饮服务等各个方面,所有的筹备工作都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幸运的是,得益于高效的组织与团队合作,赛事最终成功闭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2025 年 2 月 9 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女子 3000 米接力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进行,中国队以 4 分 11 秒 371 的成绩获得冠军。图为队员杨婧茹、王欣然、张楚桐、公俐、范可新、臧一泽在领奖台上。魏征 摄

对于摄影师来说,冬季运动会本身的寒冷气候便是一大考验。特别是身体与设备的耐寒性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战。本届比赛,冰上项目在哈尔滨市区举行,雪上项目则在 300 公里外的亚布力赛区。尽管两个赛区之间距离较远,但高铁的便捷通行解决了媒体同行跨赛区采访的交通问题。而赛程的紧凑与时间安排,也考验了摄影师的综合能力。为了确保不错过精彩的比赛,合理的赛事熟悉、交通与时间规划变得至关重要。

专业与信任的选择

本届亚冬会,我使用了全套索尼设备来进行拍摄。在去年春节后举行的第 14 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我就已经使用了当时刚发布不到三个月的索尼 α9 Ⅲ,相机在 -26℃ 的低温环境下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年多的使用,我对 α9 Ⅲ 的信心更足了。

2025 年 2 月 9 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 1000 米决赛 A 组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进行,中国队选手孙龙(左)在比赛中摔倒,最终以 1 分 44 秒 169 的成绩获得第五名。魏征 摄
2025 年 2 月 10 日,第九届亚冬会速度滑冰女子 3000 米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进行。中国选手杨滨瑜以 4 分 08 秒 54 的成绩获得冠军。图为,撞线后的杨滨瑜激动落泪。魏征 摄

索尼的 α1 II 在去年年底发布,其搭载的 5010 万高像素和高速对焦性能让我倍感期待。它的快速连拍功能使我能够在亚冬会中快速捕捉到许多精彩瞬间。因此,这次拍摄我决定使用三台相机完成任务——两台 α9 Ⅲ 和一台 α1 II。镜头方面,除了常规的大三元镜头,我还特意携带了一支 FE 135mm F1.8 GM 定焦镜头,这款镜头在冰球拍摄时非常实用,特别适合在场外玻璃后面拍摄比赛,同时大光圈可以帮助虚化背景,更好地突出运动员。

2025 年 2 月 13 日,第九届亚冬会花样滑冰女子个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进行。图为,吉尔吉斯斯坦选手达里娅·斯涅戈夫斯基在比赛中失误。魏征 摄
2025 年 2 月 12 日,第九届亚冬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进行。图为,比赛中的菲律宾选手伊莎贝拉。魏征 摄

长焦镜头对于拍摄体育赛事尤其重要,所以我使用了 FE 300mm F2.8 GM OSS 和 FE 400mm F2.8 GM OSS 镜头。此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还带上了 1.4 倍增距镜和一支小型 HVL-F46RM 闪光灯。尽管体育比赛中通常不允许使用闪光灯,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颁奖环节,HVL-F46RM 小巧的闪光灯能够弥补光线不足的问题,而它轻便的体积不会给我带来负担。

2025 年 2 月 10 日,第九届亚冬会速度滑冰女子 3000 米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进行。中国选手杨滨瑜以 4 分 08 秒 54 的成绩获得冠军。图为,在颁奖仪式上,杨滨瑜摆布赛事吉祥物 “滨滨”。魏征 摄

合理安排,专注捕捉精彩和经典

在本届亚冬会的拍摄中,我与同事们有明确分工,我负责哈尔滨赛区的冰上项目,从开幕式一直到闭幕式,包括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冰球等项目。针对不同的赛事,我选择了不同的设备,以期最大化发挥相机的优势。

2025 年 2 月 11 日,第九届亚冬会速度滑冰男子 1000 米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进行。中国选手宁忠岩以 1 分 08 秒 81 的成绩获得金牌,同时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图为,中国速度滑冰队总教练李琰在比赛中时刻关注队员表现。魏征 摄

例如,短道速滑和冰球这类高速、突发情况多、不可预测性强的项目,我首选 α9 Ⅲ。其每秒 120 张的连拍速度、预拍摄功能以及人物识别系统,能帮助我不遗漏任何关键瞬间。与单反相机时代的连拍方式不同,α9 Ⅲ 的高速连拍能够捕捉多个瞬间,甚至在快速运动中也能剖析出最完美的一张。

2025 年 2 月 9 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0 米接力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进行。中国队以 7 分 03 秒 909 的成绩获得铜牌。图为,中国选手林孝埈(右)在比赛中。魏征 摄

而在花样滑冰的拍摄中,我更偏好 α1 II,因为它具有更高的像素和更细腻的画质。在捕捉花样滑冰运动员华丽服饰的细节、人物的情感表达以及舞蹈姿态时,α1 II 的高像素优势能呈现出更多的细节和层次感。

2025 年 2 月 12 日,第九届亚冬会花样滑冰冰上舞蹈自由舞比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进行。中国组合任俊霏/邢珈宁表现出色,拿到全场最高分 106.96 分,加上短节目得分,最终以总分 171.25 分获得银牌。图为,任俊霏(左)、邢珈宁在比赛中。魏征 摄

通过合理选择相机,我能在不同的拍摄需求下轻松应对,并最大化地发挥设备的优点。

科技与摄影师的共同成长

本届亚冬会,赛程安排紧凑,往往没有时间吃午饭。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环境中,我对 α1 II 的小巧的双电池充电器充满感激,它能同时为两块电池充电,使得我设备的电量始终处于 “饱满” 状态。使用 FE 300mm F2.8 GM OSS 镜头时,轻便的设计让我在拍摄时不会感到沉重,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和拍摄的过程中,设备的轻盈性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2025 年 2 月 14 日,第九届亚冬会女子冰球比赛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进行。在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队 1 比 8 不敌日本队,最终排名第三,摘得铜牌。图为双方队员在比赛中发生身体碰撞。魏征 摄
2025 年 2 月 8 日,第九届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半决赛在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综合馆举行。中国选手刘少昂出现失误,无缘晋级 A 组决赛。魏征 摄

然而,回顾整个亚冬会的拍摄经历,我对相机的思考也有所变化。随着相机技术不断进步,摄影师的依赖性也在增加。现代相机能帮助我们捕捉更多瞬间,但相机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工具。在这些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更应该反思自己作为摄影师的责任与提升。相机帮我们实现创作意图,但最终的摄影作品仍然来源于摄影师的想法和创意。因此,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摄影眼光与创作思维。

2025 年 2 月 14 日,第九届亚冬会女子冰球比赛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进行。在最后一轮比赛中,中国队 1 比 8 不敌日本队,最终排名第三,摘得铜牌。图为,日本队进球瞬间。魏征 摄
魏征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事业部首席摄影记者

分享到微信

首页 » 资讯 » 相机更智能,摄影师的思考也更重要——我的亚冬会摄影心得